2977 期 / 第6版:理论研讨
基层党建工作如何促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


确保全部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群众的庄严宣誓和光荣承诺,是党中央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党员是群众的“带头人”和“主心骨”,四川省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重要成效

近年来,四川省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选优配强集聚基层党建干部人才。省委始终坚持把选贤任能作为服务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把最优秀的干部人才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聚集。二是制度创新激发乡村党建强大动能。我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形成省级验收考核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部门专项考评和省级综合评价相统一、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一致的综合考评体系。同时,结合四大片区和片区外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特点,制定差异化考核评价指标。三是健全组织网络提升党组织服务力。我省在抓党建促脱贫的过程中,积极顺应新时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推进党的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整体推进支部建设,让鲜红的党旗在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提升了党组织在全省的服务力。四是各地积极探索党建扶贫的新模式。我省的贫困地区划分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高原藏区和凉山彝区四大片区,各片区结合该地实际,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抓党建促扶贫的新模式。

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地区党建与扶贫工作存在脱节现象。仍有部分基层有时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临时撰写一些“假大空”的党建资料,缺少真实性;党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片面地认为党建就是党建,扶贫就是扶贫,把两者割裂开来对待,导致党建与脱贫攻坚融合浮于表面,融合深度不够。二是部分地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监管不够严。个别干部政治素养和能力培养未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内活动和组织生活开展不正常、不严肃,党内监督、民主集中制、批评与自我批评落实不到位。三是部分地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村级党组织号召力不够强。

对策及建议

一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解决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相脱节的问题;二要加大巡视和督查力度,解决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监管不严的问题;三要多方促进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号召力。通过大力发展致富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等方式激发农民的主人翁精神。

(成都市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