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庞臣
把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其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新课程理念已充分渗透在中考试题中,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笔者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如何让教学更有实效?让学生更有收获?”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各科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客观要求。那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
长期以来,许多人包括一部分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是说教,教师是在言传口授、照本宣科。同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信息处理大多是以“背”字当头,思维方式也处在一个平面上。而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后,教师可以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栏目中的图片、数据、视频等与道德与法治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及时度、真实度。
于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此外,中学道德与法治课还关系到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健全的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多德育内容是靠教师的语言传递给学生,缺乏感染力,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政治教学智育和德育的统一。
挖掘课堂特有的魅力
政治课不同于其他课,学科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传统的课堂相对枯燥和空洞,学生兴趣不大,积极性难以调动。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色、声、像于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图文并茂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也不应夸大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而忽视道德与法治课堂特有的魅力和个性。曾经评判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优劣有一条规定:课堂中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是否精美。因此,一些教师为制作一个精美的课件,花上一周甚至半个月时间。一个课件几十张幻灯片,目不暇接,整节课教师手忙脚乱,不停地操作鼠标、点击画面,对政治课的观点、原理的深刻含义,无暇思考。课堂上轰轰烈烈,学生仅满足于“新、奇、特”的情景画面,整堂课下来,收获的是一些感官刺激,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具有理性思维的观点却收获寥寥。
促进教学新模式的形成
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多媒体教学是通过多媒体设备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多种感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的运用让课堂信息容量、知识容量加大,也通过各种图示、图表、动画等手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更能让教师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多媒体教学增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摆脱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走向现代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教师也应明确多媒体对课堂教学作用的定位是辅助作用,与其在制作及展示课件上下大工夫,不如在课堂上通过自身的语言、形态、眼神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把课堂的主导回归到传统的讲解交流、对话、讨论上来;让多媒体课件起适时点缀辅助教学作用,辅助师生更深层次的交流,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才真正具有实用性和教育性。
除此之外,教师队伍中不乏多才多艺者,但每个人的风格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时便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现“全能”。如:用录像代替口头描述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用板书突出重点,重要部分用明线条、不同色彩、不同字体标示出来,有利于突出感知对象,激发学生兴趣。
总之,正因为多媒体教学有诸多优势,各学校纷纷采取措施推进电子化教学,普及多媒体运用。作为教师来说,理想的教学媒体并不等于最佳教学效果,教学中媒体的组合是否恰当、媒体与教师的关系处理得是否妥当,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媒体的应用,必须为促进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服务,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这也是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作者单位:通江县铁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