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7 期 / 第6版:理论研讨
成都市近三年科技教育发展概况分析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创客教育、STEM教育的落地,成都科技教育的发展有了很好的势头,比如三级管理网络的实现,科技创新教育平台、教师队伍的基本建立,但也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亟待解决。

成都市近三年科技教育取得的成绩

一是实现了市、区(县)、校三级科技创新教育管理网络,保证了科技创新教育的全员性;二是建设了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教育平台;三是形成了一支较为成熟的科技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四是开展了各种宣讲活动和竞赛活动。

2015年至2017年,参加中国科协组织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研究项目获等级奖37项,获得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400余项,成都七中、成都市华阳中学被评为全国十佳科技创新教育学校。

成都市科协还先后组织科技教师到乐山、南充、达州、阿坝州等地市州培训当地科技教师,指导相关科技活动,部分科技教师受邀到云南、甘肃、广西等地指导当地科技教育工作。

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专门管理机构。目前,成都市各区县的科技教育组织管理虽然有人负责,且管理人员几乎都是兼职,没有一个专门负责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机构,难以对各区县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开展科技活动效果欠佳。

二是缺乏科普专项资金。目前,各区县没有青少年科技教育专项资金,开展科技工作和活动都是各部门筹集资金,才得以基本维持。在培养科技骨干教师、科技后备人才、开展科技项目培训、增添科技教育设施设备等方面也存在资金的严重匮乏等问题。

三是缺乏科技专业队伍。成都市专门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教师为极少数,兼职科技教师不稳定,且缺乏专业技能培训,优秀科技教师少,科技教育和科技活动指导待提升,这是造成科技作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四是缺乏过程评价机制。没有正确的过程评价导向机制、没有展示激励的舞台、没有评价的平台,严重影响着兼职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意见及建议

“科普是公益事业”,需要政府加大科普投入,同时,在科普经费、科普场地与设施设备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区(市)县财政、学校均应设立科技教育专项资金,建立科技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一是要帮助学校健全科技教育管理体系;二要加强科技教育空间建设,指导、帮助各区(市)县、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分类工作室、实验室,全面向学生开放;三要搭建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系列平台,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展示给社会、社区和广大市民,起到宣传成都科技教育的作用;四要建设专兼职结合的科技教育队伍,培养一批科技骨干教师队伍;五要建立奖励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以学校科普教育为支撑,以科普活动、科技教育效果与科技教育过程为主要内容的评估体系,将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综合目标考核。

(成都市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