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5 期 / 第1版:要闻
川渝两地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

本报讯 为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盟作用,推动成渝两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7月14日,在两地科技部门的指导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盟在成都大学召开生物医药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专题工作推进会。

会前,20余家成渝两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代表参观了成都大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中以合作重要支撑平台——四川省药物制剂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俄联合实验室,中日、中加合作主要支撑平台——国家新抗生素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中英合作重要支撑平台——抗生素药效评价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基地前沿基础研发平台——成都大学高等研究院,基地人才培养平台——成都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等,并现场听取基地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的情况介绍。

会上,成都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的工作情况。成渝两地部分基地代表作了典型案例交流发言,参会代表围绕新形式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展开讨论,分享自身国际科技合作资源以及存在的困难,并就基地发展建设提出了建议。成渝两地科技部门国际合作处相关人员介绍了两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及支持政策,并就基地联盟发展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下一步,成渝两地科技部门将持续推动两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盟各领域的工作交流,建立两地基地间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互通;支持两地基地申报国省(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提升联合研发能力;支持两地基地组织举办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活动,联合参加成渝“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推动开展川渝两地高端人才互认,加大外籍高层次人才引进;强化基地安全管理和科研诚信制度建设,确保国际科技合作安全。

记者了解到,去年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盟正式签约成立,旨在深化川渝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促进川渝协同扩大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目前,川渝两地共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02家,其中国家级43家、省级59家。(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