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9 期 / 第8版:乡村振兴·科普服务
川菜博物馆:展示川菜千年脉络与传承

川菜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八大菜系之一,在历史、地理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中不断演变,逐渐形成独有的配料、厨具及烹饪方法。川菜的“灵魂”是什么?细到何种程度的面条能被吉尼斯评选为世界上最细的手工面?

今天,跟随四川科技报探班员走进川菜博物馆,去寻找答案。

川菜博物馆位于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荣华北巷,占地约40亩,藏品达6000余件,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世界唯一以菜系文化为陈列内容的活动主题博物馆。馆内设有典藏馆、互动演示馆、灶王祠、川菜原料加工工具展示区等,将游览、体验的方式融为一体,既传承了川菜文化,又展示了川菜的无穷魅力。

馆内藏品黄釉勺、灰陶勺

酱油制作

酿造的豆瓣酱

川菜的“灵魂”——豆瓣

来到川菜博物馆,讲解员首先向探班员介绍了川菜原料加工工具展示区的情况。一份菜肴的鲜、香、麻、辣是否到位,色泽是否诱人,关键在于是否摸索或掌握制作流程、选用适宜的豆瓣酱等学问。豆瓣虽为配料,却是川菜的灵魂。

在原料展示区,手工制作的豆瓣每日需翻晾2次,日出日落各一次,晚上需盛接露水。此外,豆瓣以年限为划分标准,区别了不同类型的豆瓣,其色泽、用途各不相同,一般而言,放置年份更久的豆瓣颜色更深,酱香味也更加浓郁。比如,放置1年的豆瓣多用于制作火锅底料,放置2年的适合做毛血旺,放置3年的多用于制作川菜中的当家菜回锅肉,放置4年的豆瓣最适合做麻婆豆腐,放置年份最久的豆瓣约有5年,基本可用作所有菜品的配料。

此外,在调料制作区还有由黄豆发酵制作而成的中坝酱油,该酱油自1828年道光年间被道光帝赐名后,194年来从未更改名字。

世界上最细的面——金丝面

工作人员正在“穿针引线”

金丝面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探班员来到互动演示馆,只见工作人员正蒙着眼睛,用一把大刀切着世界上最细的手工面——金丝面。

金丝面由自贡盐帮食府的现任掌门人李红凯发明,以0.067毫米的厚度保持着吉尼斯世界纪录。厚度0.067毫米,意味着一次可在一个针眼内穿过30余根薄如蝉翼的面条。

据介绍,之所以取名为金丝面,原因在于它的原料之一为金黄色的鸡蛋黄(其余材料为面粉、食盐),与此相对的是使用鸡蛋清制作的银丝面。金丝面可以点燃燃烧,一是因为面条的原料里没有水分,二是因为面条擀制时间长、韧性强。

在互动演示馆,除了可以观看厨师演示川菜制作技艺,游客还可以通过“玩做菜”参与互动体验,通过味觉感受川菜魅力。

镇馆之宝——全国最贵的泡菜坛子

镇馆之宝——青花四开光山水人物纹泡菜坛

随后,讲解员向探班员介绍了典藏馆的历史,典藏馆主要以文物、典籍、图文形式展现川菜的发源、发展及菜系的演变脉络。

在场馆靠近出口的地方,展示着川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个镇馆之宝是清朝康熙年间的‘青花四开光山水人物纹泡菜坛’,是目前全国最贵的泡菜坛子,代表了四川泡菜从民间走向主流。”

川菜博物馆带我们探索了不一样的四川,见证了每一种文化形成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故事。我们也相信,在车水马龙的喧嚣声中,永远盖不住历史人文的瑰宝。(杨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