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雷竹一举两得,雷竹笋3年就可见收益,5年进入盛产期后亩产笋(冬春两季)达3000公斤,而且每亩雷竹还可‘消化’2000公斤稻草,变废为宝美了乡村,每亩田稻也有100余元的收入。”9月1日,笔者走进泸州市纳溪区棉花坡镇伏龙村“泸州凤起楼竹笋种植专合社”的雷竹基地,专合社理事长粟代刚一边查看今年新栽种的雷竹,一边介绍说。
返乡创业规模种雷竹
粟代刚5年前在外创业时,发现1亩雷竹笋竟有6万元的产出,大为兴奋。得知家乡的土壤和气候适合雷竹生长后,粟代刚毅然返乡和朋友一起,流转了500亩土地,引进雷竹,进行规模种植。
“当时,雷竹市场在泸州基本上还是空白,市场前景很好。”粟代刚说起返乡种雷竹,脸上充满自信,“泸州山区湿度大,土质也是雷竹适宜生长的微酸性土,加之多是浅丘陵,海拔低,是种雷竹的好地方。”
粟代刚介绍,正常情况下,雷竹每年2月便能出雷竹笋,出笋时间可到4月。雷竹笋口感鲜美、爽脆,是烹饪的上等材料,在市场上极受消费者欢迎。而成熟的雷竹,枝干粗壮,是制作纸浆水、制作竹编的上好原材料。
历经4年多的管理,粟代刚种植的500亩雷竹开始有了收获,虽然是第一年全面产出竹笋,但亩产量依然达到1000公斤以上。由于雷竹笋与众不同的风味和品质,一投放市场就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每公斤卖到20元依然供不应求。尤其令粟代刚高兴的是,北京客商也专程前来考察雷竹基地,双方已达成了雷笋鲜销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合作协议。
反季栽培促增收
今年秋收后,粟代刚忙得收购稻草,想收足今年覆盖500亩雷竹所需的1000吨稻草。“我们在秋收前就进行了广泛宣传,今年所需的稻草基本收购到位了。”粟代刚说,收购稻草主要是用于调整雷竹的生长温度,让雷竹在冬季也长出鲜笋来。
去年,粟代刚在林业专家的指导下,在10月对雷竹进行一次透彻的施肥后,就用稻草和糠壳为地里的雷竹笋生长增温。具体方法是:在雷竹地里先撒上20公分厚的糠壳,再在糠壳上面覆盖20公分厚的稻草,并用泥沙压实。稻草一遇水就会发热,相当于给未出土的竹笋盖上了厚厚的“棉被”,而糠壳则充当土壤的作用,竹笋就在糠壳里面生长,不见阳光和空气,长出来的雷笋又脆又嫩。“这种反季节栽培技术,让人们在年前就可吃到鲜嫩的雷笋,每公斤价格最高可卖到60元,而年后出产的雷笋每公斤价格也有20元左右。这样可以让采笋的时间延长至半年左右。”粟代刚说。
粟代刚算了一笔账,从年前11月中下旬到来年4月前后,一年有五六个月的时间可以采笋,亩产竹笋可达3000公斤。这样算下来,每亩地的年产值可达6万元,纯利润在3.5万元左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雷竹返季节种植技术,因为需要大量的稻草,既让村民每亩稻田在收割后的稻草可增收100元,今年他的500亩雷竹所需的1000吨稻草就让农民直接增收40万元,还解决了焚烧稻草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难题,真是美了乡村又增收。
(陶文斯 本报通讯员 周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