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0 期 / 第8版:副刊/墨香天府
痛悼之常

李洪福

84上午,突然接到董衍惠同志的电话。她在电话里满含悲伤地告诉我,周之常同志于早上7点多钟在医院病逝。

之常走了,仿佛一阵雷击,让我一下子惊呆了。

这是真的么,我不敢相信。就在2日早上,我给他发信息,问及他的身体状况。他还信心满满地对我说,还没有大的问题。得到回复,我为之高兴。当天晚饭后散步,在科协大院见到同样关心着之常身体的曾祥炜时告诉了他,让他放心。

我与之常已有近20年的友情。2002年初,省委调我到省科协担任党组书记、副主席。我到省科协履新那天,在科协大门处接我的就是时任省科协副主席周之常和曾任省科协副主席的刘国轩。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之常,身材高大健壮,说话沉稳有力,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从那时起,我们就在省科协党组班子里一起工作。

年底党组重新分工,我拟让他分管学会工作。学会工作是省科协工作中的一个重头,而且,党组还定了要在次年召开四川省首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这也是很重的任务。我征求之常的意见,他二话没说,就愉快地接受了。

学会部在之常的直接领导下,成功举办了四川省首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开创了我省每年一度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的先河,为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创造了学术交流新的舞台,进一步活跃了四川省的学术氛围。

之常对于工作热情主动。有一年,我出差在外,达州等地突发特大洪灾。之常在家主持工作,他电话报告我后,主动安排救灾,还亲临第一线。更难能可贵的是,之常退休后,仍根据组织的需要,担任省科协社会组织联合委员会党委书记,继续为我省学会工作做贡献。

之常一贯热心集体的事。前年,省科协家属大院商议筹建电梯,大家推举之常为筹备小组组长。明知这是一件事关众多住户涉及各个方面的麻烦事,之常还是接受下来,在前后约两年的时间里,他与小组的同志们一道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将家属院3栋的5个单元电梯建成,解决了广大老同志期盼多年的一件实事。而今电梯建成了,我们享受到了电梯带来的便捷,可为建电梯付出辛劳与汗水的之常却再也没机会享受了。想到这里,怎不叫人痛心。

之常还是一个不愿麻烦别人的人。几年前,曾有一段时间没有见到他,后来才知道他因病住院治疗。他谢绝大家去病房看他。由于之常的身体一贯都好,就没有引起大家的过多关注。他出院后,我们原班子成员聚会,他喝酒依然豪放,与过去没有变化。

这次之常又生病住院,同样拒绝大家探望。起初我也没有当成一回事,以为也会如上次一样不久就会痊愈出院,又能一起聚会。谁知,这次入院后不久就传来一些有关他的病情令人难受的消息。不过我仍不太相信。因为,我曾听到科协不少人说过,每天早上都会收到他发来的问好信息。我绝不敢相信,一个病情严重的人会每天这样去关心问候别人。之常离我们去了,但每当想到他这种对于朋友发自内心的深情厚意,就忍不住潸然泪下。

之常病逝的前两天,我在微信上连续3天没有看到他的步行记录,于是给他发了这样一条信息:“老周好,知道你生病入院治疗,不便打搅。但我相信,以你长期以来对于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一定会早日战胜病魔,恢复健康。我一直在微信上看你的走路记录,已经连续3天计步器没有记录步数,我有些担心你的身体状况,你一定是忘了佩戴记步器,我想应该是如此吧。祝早日康复。”他回复我说:“在调理,还没有大的问题。”

谁会想到,两天后的早上他就与我们天人永隔了。

这两天,有关之常的点点滴滴一直像视频一样在心中回放。我们一起为中国科协学术大会在成都召开忙碌,一起在广安参与百名科技大王进广安活动,一起为建成四川科技馆而加班加点,一起在会议室学习讨论科协的工作……

他的音容笑貌不停地在我耳边、眼前飘动,我的眼睛模糊了。

之常遗体告别仪式在成都市北郊殡仪馆莲花厅举行,在与之常的遗体告别时,看到仅短短数月,他已被病魔折磨得十分消瘦的遗容,想着很快就会化为青烟一缕,真想放声痛哭一场,从此人天睽隔,再无相见之日了。莲花厅墙上挂满悼念之常的条幅,参加之常遗体告别的人站满了莲花厅。我想起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之常,一路走好,你可以含笑九泉了。   

202086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