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头饱满的羊肚菌。
本报讯 近段时间,成都市金堂县羊肚菌产业迎来“采收黄金季”。在官仓街道花牌坊社区居民周权的家庭农场大棚内,工人们娴熟地采收个头饱满的羊肚菌。“今年冬季气候温润,羊肚菌个头比往年更大,每天需要15名村民轮班采收。”周权介绍,他种植的羊肚菌采用智能温控大棚和生态轮作技术,鲜菌通过冷链直供赵家镇交易市场,亩均收益超万元。
在金堂县羊肚菌品质飞跃的背后,是科技力量的深度渗透。2023年,在金堂县科协、县农业农村局指导下,“金堂县羊肚菌科技小院”挂牌成立,并且省、市农科院、农业部门专家和种植户共同组建了食用菌专家服务团,带领小院学生为金堂县羊肚菌产业发展服务。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曾先富作为服务团的带队专家,每季度都会到金堂县羊肚菌科技小院实地考察,观察培育对象生长情况并采集数据;每年也会组织“菌业讲堂”主题活动,通过现场讲课和外出交流等形式,有效提升农户种植水平,扩大羊肚菌种植面积,形成规模效益。此外,食用菌专家服务团还积极推广菌种优选、水稻轮作等8项关键技术,使土壤杂菌率降低40%、菌菇优品率达85%,现在当地羊肚菌亩均产量由原来的100~250千克稳定增长在150~300千克,其中个别产量能达500千克。
据统计,目前,金堂县种植羊肚菌的家庭农场共13家、专业合作社4家、羊肚菌种植户近200户,种植规模已达2万余亩。全县共培育“六妹”“梯菱”等12个专利菌种,供应全国90%的菌种市场。赵家镇羊肚菌科创中心正在加快建设,未来将实现菌种研发、智慧种植“一站式”技术输出。
而在赵家镇羊肚菌交易一条街,云南客商李玉宝的店铺内,工人正将10袋精品干菌装箱发往广州。“这两个月我们干货日均出货量为1吨,预计今年电商销售额将增长30%。”今年以来,李玉宝通过抖音等平台搭建起线上销售矩阵,已将产品销往20余个省、市。
从种植端到销售端,科技红利正在普惠全产业链。周权等200余户种植户通过“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实现技术、销售“双保障”;金堂籍农户更将成熟技术输出至外省,带动5万余亩羊肚菌跨区域种植。在赵家镇阳河街社区,羊肚菌新村建设如火如荼,规划了融合种植示范、菌文化体验等业态,预计年吸引游客10万人次。
“我们正在构建‘科技研发-标准种植-智慧交易-农旅融合’的全产业链生态。”赵家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羊肚菌科创中心等载体落地,“金堂羊肚菌”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价值有望迎来新突破,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科技样板”。(蒋永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