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 期 / 第5版:科技扶贫
大竹县近4万农民依靠特色产业实现脱贫


“番茄要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和透气性佳的土壤栽种……”325日上午,达州市大竹县中和乡狮子村驻村农技员危安海,正在旱地里忙着为群众讲解番茄秧苗的管理、移栽等技术要领。

今年,大竹县在进一步明确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项目、脱贫不脱监管的基础上,以产业扶贫为突破点,通过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创新产业发展路径、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等,助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强化培训引导

促增特色产业新效益

“党的政策好啊!要不是农技员和帮扶干部们经常进村入户指导,我家哪能发展起20余亩的蔬菜种植基地。现在靠蔬菜一年就能收入十几万。”因缺劳动力、缺技术而成为贫困户的中和乡狮子村村民唐道兵,正在危安海的指导下给自家蔬菜地施底肥,谈到现在的生活,他满脸都是感激。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大竹县不仅向70个贫困村选派了驻村农技员、294个非贫困村增派了50个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负责开展农业、林业实用技术培训,还充分发挥科协、农林局等单位的职能优势,组建科技扶贫工作队,组织各类农业科技带头人,深入农村第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引导各地特色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我每个月至少要来村里四五次,平时大家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打电话来问我。”危安海告诉笔者。

要保证稳定增收不仅要解决技术难题,还要把握好市场导向。今年,狮子村在乡党委政府和各级帮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布拉德番茄、福瑞线椒等4个茄果类新品种,拟分批次在全村育苗40余万株。目前,狮子村已建成集中连片特色高山晚季节蔬菜基地320亩,预计带动120贫困户通过发展高山蔬菜增收致富。

创新发展路径

激发农业产业新活力

“现在种番茄、辣椒等蔬果1亩能挣1万左右,比以前只栽种玉米、稻谷挣钱多得多。”正在翻地的狮子村已脱贫群众唐永元脸上乐开了花。

“无论是家庭农场、种植大户还是专合社发展蔬菜种植,都是由大竹县中平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育苗。村上还用产业发展资金按每亩产业450元、每株苗0.45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同时,销售方式也不断创新,有效发展了电子商务营销、帮扶单位促销、流通企业承销等多种销售方式。在此基础上,作为传统农业的蔬菜种植在这里已经实现了产业化。”狮子村第一书记李宏扬介绍道。据了解,该村主要是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导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和在合作社务工等方式实现稳定增收,在2018年底已实现了整村退出。

近年来,大竹县制定出台了《大竹县省定贫困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关于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大力促进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流转土地、加大政策支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种方式,助力全县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全县产业面积达66.5余万亩,已退出贫困序列的70个省定贫困村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共发展香椿、茶叶、花椒、高山晚季蔬菜、果桑、水果等产业共计4.8万亩。2014年至今,已有39957人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目标。(王晓林 周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