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期,柔风唤醒了眉山市仁寿县禾加镇化石村五龙山漫山遍野的桐花,漫步其间,仿佛进入了诗画之中,让人流连忘返。
据悉,五龙山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拥有桐花、禾雀等30余种珍稀植物,以及“林丰”“石磐”“乡韵”“秘境”“溶洞”等自然景观,还有青狮岩、桐花沐林、邓家坳传统民居等40余处景点。
“我最喜欢的就是邓家坳传统民居,夯土墙院里依旧能看到纯手工挂面的制作过程。每次来都会去走一走、看一看,伴随着满山的桐花,好像回到了童年时的老房子。”一名来自成都的游客说。
从一个偏僻小山村,到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打卡地”,化石村凭五龙山的桐花“出圈”,但不局限于桐花,依托着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村里一花一草、一石一路、一树一屋、一步一景皆可成趣。
“以前我们村山高坡陡,道路难行,不利于发展种养殖业,经过多方调研与商讨后,我们决定走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化石村党委书记林繁介绍,得到县上和镇上的大力支持后,经过多年打造,五龙山旅游环线全线贯通,游客可以一条道赏桐花、观奇石、听神台妙音等。
然而,赏花有期,如何让短暂的花期转化为长久的经济来源,怎样将花海的“颜值”转化为经济“产值”,还需要不断开发、探索和创新。
藕塘镇飞龙村的800亩玫瑰花基地给出了答案——香花赋能,延长特色产业链。
多年前,藕塘镇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引进了四川壮蓝山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搭建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玫瑰花产业。现如今,每年花期,走进玫瑰花基地,仿佛置身一片无边无际的花海,令人心旷神怡。
“玫瑰花亩产在400千克左右,我们从3月底开始采摘,持续1个月左右,最高峰的时候有上百人在基地里劳作。”玫瑰花基地负责人徐跃云介绍,玫瑰花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人工,能为当地村民提供不少的工作岗位。
除直接销售玫瑰花外,2024年,徐跃云还申请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建立起标准化的生产车间,可以大规模生产加工以玫瑰花为原料的食品。
笔者在玫瑰花基地看到,当村民背着一筐筐采摘好的玫瑰花回到基地时,车间工人就会立即开始下一步工作,整理、清洗、烘干,制作玫瑰花茶、玫瑰花饼、玫瑰花露、玫瑰花酱等美食。
“花的旺季也是生产的旺季,但花谢后,我们也会将保存好的花瓣继续用于生产。”徐跃云认为,当把每朵玫瑰的价值挖掘到极致时,花期就不再是限制,而是产业兴旺发展的起点。
在“花样经济”的推动下,仁寿县不仅实现了产业增收,还悄然重塑了乡风文明。每年春天,青岗乡的菜花坞都会迎来一年中独有的“限定美景”,站在高河坎渡槽上向下俯瞰,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海,吸引着远近游客纷至沓来,赏花品茗、体验农家食宿,感受花海的美丽芬芳。
为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青岗乡在道路沿途种满鲜花,以“微改造、巧植入、重实用、精提升”为路径,鼓励村民因地制宜打造“房前小花园”,以边角之景带动村容村貌提升,用“绣花功夫”绘制美丽乡村画卷。
在曹家镇水星村,乡村道路两侧种满蔷薇,藤蔓缠绕间,青山绿水与花影相映成趣,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游客驻足。这种“微改造、精提升”的理念渗透在乡村肌理中,如今,仁寿县不少乡野民宿、茶室都纷纷以鲜花布景,用自然的气息来吸引客源,也回馈给乡村热闹与希望。(郭侨 潘帅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