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彝语里,‘瓦吉瓦’是‘好得很’的意思,‘卡沙沙’是‘谢谢’的意思……”7月17日,在凉山州越西县职业技术学校集中编班2班教室里,班主任老师曲木古芊,正在用汉彝双语进行授课。
班上的学生,都是长期失学辍学的13~15周岁学生。目前,该校有3个这样的集中编班。
根据《凉山州义务教育阶段失辍学学生化解方案》,凉山13~15周岁劝返复学学生,可根据家长和学生意愿,随班就读或集中编班学习。从去年6月开始,以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依托,越西县为全县13~15周岁失辍学学生提供特别教育。
集中编班
提供特别教育
越西县前期摸排出500余名13~15周岁失辍学学生。他们有的在家务农,有的在外务工。将这些孩子全部劝返后,考虑到他们学习基础差、层次不齐,年龄偏大、即将进入社会等特点,在征求家长和学生意愿基础上,越西县打破年龄、文化程度限制,进行集中编班教学。
去年6月,越西县补偿教育学校在县职业技术学校成立并开班。学校制定了“一生一案一手艺”培养方案,集中编入3个班进行教学。县职业技术学校党支部副书记王冬明介绍,补偿教育学校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要求结合学生爱好和特长,每人至少学会1门技术,确保学生留得住、学得好。
集中编班使用凉山州统一编撰的补偿教育教材,除了开展文化基础教育,还开设电工、焊工等12门技能培训课;学习期限不固定,一般年龄越小时间越长,学生年满16岁并达到结业条件方可结业。王冬明介绍:“学校还根据学生年龄、兴趣爱好和特长,按6人一组编排,每组安排1名老师担任导师,对每名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心理疏导,引导学员建立信心、树立理想、谋划职业生涯。”
铺盖怎么叠、扫把怎么放、垃圾怎么倒……老师们走进学生宿舍,手把手教孩子们生活常识,培养生活习惯。
基地实训
紧密衔接就业
观察、拆解、维修、封装。7月14日,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越西县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车间,16岁的木出瓦呷不到半小时就修好一部手机。
木出瓦呷早前辍学在外,在集中编班学习一段时间后,他来到实训基地,一边实训一边参加社会实践。“以前读书少,什么技能都不会,只能干点力气活,工资低,还经常抽烟、喝酒、打架。再次回到学校,我懂得了有一技之长才能出人头地,大好青春不能荒废。”木出瓦呷说,在实训基地不仅能学到技能,还磨练了意志,今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去年9月,越西县职业技术学校与东莞一家企业合作,创办实训基地。集中编班学生可自愿到基地实训,费用全免。实训基地以“素质教育+生产认知”方式进行实训教学,内容包括应用文写作、数学、英语、品质管理、演讲与口才、生产认知、法律法规、食品药品安全、企业管理、禁毒防艾等,并推荐就业。截至目前,越西已输送3批次78名集中编班学生到基地实训。首批学生已进入OPPO车间,参加社会实践。
最早一批参加基地实训的2班结业生木坡依古,已在东莞一家企业上班。“以前没技术,一个月顶多挣1000多元。现在我有技术,只要努力干,就有升职空间。”电话那头,木坡依古高兴地说,他上个月挣了4900多元,现在每个月给家里寄2000元。
越西县教体科局教育股股长汪旭锋介绍,将对所有集中编班学生的学习、就业、成长情况进行长期跟踪,及时帮助解决他们在求学、求职中遇到的难题,扶上马再送一程。(王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