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来到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普照村的竹笋加工车间:工人们有的在煮竹笋,有的在切片、晾晒,有的在检查烘房……而一个个前来卖鲜笋的村民脸上更是喜上眉梢:他们今年靠着把竹笋卖到村里的加工厂一项,平均每户就增收3000余元。
普照村村民能靠竹笋增收,受益村里办起的笋干加工厂,也让村里的楠竹产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普照村竹笋加工企业负责人郑才礼介绍,2017年末,他与伙伴来到纳溪区10万亩竹海深处的打古镇普照村,创办了纳溪第一个竹笋加工企业。由于竹笋产品深受市场喜爱,企业经营也越来越红火。
纳溪虽然盛产楠竹,但一般村民对楠竹笋的价值了解不多。很多人都是任凭竹子生长,成林后砍伐销售给纸厂,利润每亩500元左右。“其实真正价值高的是竹笋,如果管理得当,保守估计每亩竹林可产鲜笋500公斤以上,加工制成食品,价值更大。”郑才礼说,普照村及周边有这么好的竹林资源,周围农民却守着金山银山难挣钱。经过考察,他决定在打古镇普照村投资建厂,对鲜竹笋进行深加工。
2017年,他和合作伙伴对纳溪区的楠竹产业进行考察后,牵手普照村集体资产公司建成了纳溪第一个竹笋加工厂,发展竹笋深加工。为了确保竹笋加工厂有料供应,普照村还成立了楠竹种植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楠竹种植规模,逐步形成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普照村及周边300多个农户进行楠竹的种植和竹笋培育。合作社技术人员深入竹林,指导村民对竹林进行科学管理。而农户栽种的竹林经合作社技术指导后,亩收益由此前的300元提高到现在的接近1000元,平均每个农户年增收3000余元。
“以前农民通过竹林收入不到300元,现在经过深加工后,翻了3倍。”普照村村主任罗起福高兴地说。2018年,郑才礼依托其加工厂,收购120吨竹笋,加工出12吨笋干。给村民带来了20万多元的收入,全村850余人均增收达3000元。让村民更高兴的是,竹笋加工厂还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一个月下来,在厂里就业的农民每月能增加2000余元收入。
“接下来,我们还将制投资新建冷库,陆续开发清水包装、开袋即食的休闲食品等产品,精心打造品牌,在为普照村竹产业发展提供后续保障的同时,让纳溪的竹笋产品卖往全国。
(李明星 本报通讯员 周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