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4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从生态守护到价值跃升 雅安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近日,记者深入雅安市芦山县、天全县,探访茶产业基地、社区体验馆与交通文旅亮点点位,通过雅安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价值转化方面的成功实践,解码雅安如何以生态为底色,书写乡村绿色发展的高质量答卷。

香樟坪茶产业基地:

荒山变绿色银行的共富密码

清晨,记者乘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抵达芦山县宝盛乡中坝村香樟坪茶产业基地时,眼前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5000余亩茶园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基地负责人杨敏站在路边指向茶山,茶香随着山风飘散。2017年,这位返乡创业者承包下这片山地,如今已发展成5000余亩优质茶园,其中3000亩黄金芽叶片在阳光下透出淡淡金黄。

茶园不仅是生态景观,更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绿色银行。杨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预计茶园收入超千万元。更让他自豪的是,每年采茶季能带动800余人就业,周边村民每户年均增收4万元。

生态种植模式让这片茶园实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共赢。依托芦山县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这里构建起茶园+畜禽+能源高效体系,养殖端搭配建设村集体经济生猪代养点,循环处理端建设集中沼气供气站,实现肥料补充、沼液消纳、沼气供应的共赢局面。

下一步,宝盛乡将对茶园进行研学游玩和抹茶生产的适配改造,云雾缭绕的茶山将迎来从单一农业向茶旅文融合发展的美丽蜕变。

喇叭河入口社区: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窗口

午后,记者抵达位于天全县二郎山喇叭河风景区入口处的喇叭河入口社区。在刚刚落成的元宇宙沉浸式体验馆内,一场视觉盛宴正在上演。裸眼3D屏幕上,大熊猫母子在仿生景观中悠然踱步,耳边传来松涛与溪流的天籁之音。

这是根据喇叭河真实生态环境打造的微缩景观。讲解员王维静的话将观众带入生物多样性之美中。这座总投资1000万元的体验馆,只是喇叭河入口社区一站一馆六中心体系的组成部分。

喇叭河入口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高杨介绍,项目以一站、一馆、六中心为主干,建设集综合执法、生态体验、共建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大熊猫和谐社区。已建成的生物多样性检查站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民族走廊的生态安全;即将完工的生态价值转化中心,则要搭建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桥梁。

同时,喇叭河入口社区配套建设熊猫雅舍民宿集群、道路和智慧停车场、市政及景观工程等,进一步提升社区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带动社区居民共享国家公园建设和生态价值转化红利。

从执法管理到生态体验,从能源保障到共建共享,这个综合性社区正探索着大熊猫国家公园(天全片区)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G318旅行博物馆:

开放式服务区的流量密码

最后一站,记者来到位于雅康高速公路天全服务区旁的G318旅行博物馆。这座造型独特、酷似竹笋的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开馆不到一个月接待游客11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0余万元,解决当地用工60余人。博物馆运营部负责人李秋润说。这个以一站一馆一桥为骨架的项目,成功将交通节点转化为文旅目的地。

在鱼子酱体验中心,游客们透过玻璃观赏鲟鱼游弋;在竹海渔乡体验馆内,游客可以看到竹笋从食材到艺术品的蜕变,还能亲手参与竹编制作;106米长的鲟龙虹桥上,体感交互技术让游客脚步所至处泛起粼粼波光,仿佛与鲟鱼共游。

作为全省首个开放式服务区,项目在禁思路与雅康高速公路天全服务区间创新建设双向两车道,打破传统服务区的封闭格局。围绕“G318人文生态展+文化体验新场景+非遗文创+主题研学多元业态,项目打造文旅融合创新样板,分设鱼子酱和竹海渔乡两个体验中心,形成互补格局。

李秋润介绍,项目通过旅行服务、世界知名IP巡展、科普体验、研学游学、非遗文创、特产展销等,带动鱼子酱、竹工艺品等产业发展,预计全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实现运营收入约1100万元。

从香樟坪茶产业基地的种养循环模式,到喇叭河入口社区的生态体验与服务,再到G318旅行博物馆的文旅融合创新,雅安这场绿色嬗变的核心,正是生态价值的多元转化。这条贯穿雅安的绿色脉络也清晰可见——在这里,生态环境守护不是负担而是机遇,绿色发展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雅安正用行动证明,最美的风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雅安日报记者 郑雨莎 郭玲薇 李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