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5 期 / 第5版:科教兴川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记开江县实验小学教师卢文卫

在达州市开江县实验小学,有一位叫卢文卫的老师,23年来,像一株清雅的百合怒放在三尺讲台,她既是学生的好老师,也是学生的好朋友,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始终以“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人生信条,用心做事业,用爱做教育,先后获得了“四川好人”“达州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开江县名优教师”等荣誉称号,受到了领导、同行、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不惧困难

挺身而出的“卢大胆”

1999年,师范院校毕业的卢文卫主动申请到开江县沙坝乡沙坝舟河小学任教,该小学偏僻、简陋,教室里稀稀拉拉坐着20余名学生,他们年龄不同、年级不同,横跨3个学段。

每天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外,卢文卫还要依次去接学生们爬坡过坎、渡河上学,放学后再将他们一一送回。不仅如此,卢文卫也是为学生们担水做饭的“炊事员”,每天中午都要顺着泥泞的小路,到三里外的水井处担水给不能回家的学生做午饭。

有一次放学后,卢文卫刚准备带着学生穿出树林,就发现不远处有两只恶犬直盯着他们,还不时发出狂吠,年龄小的学生吓得哇哇大哭,她立刻冲上前,把所有学生紧紧护在身后,抡起手中的木棍一通乱劈,这才吓跑了恶犬。一位学生家庭贫困,卢文卫每逢节假日便把该学生和他的兄弟接到自己家中改善生活,免费补习功课。同时,她还为不少学生买药看病、支付学费,微薄的工资总是因此所剩无几。

爱生如子

呵护幼苗的“卢妈妈”

2010年,卢文卫通过教师公招考试,调进了开江县实验小学任教。在这里,她遇到了学生倩倩和丽丽。

之前两人一直跟随父母在外求学,后来父母回开江务工,两人却因为户口问题入不了学。得知此事后,卢文卫积极帮她们解决入学问题,并隔三岔五到班级了解姐妹俩的近况,或是邀请她们周末到家里玩耍。相处中,卢文卫亦师亦友,不仅给姐妹俩解疑答惑、送她们书籍,还鼓励她们的妈妈学艺开早餐店。营业前,卢文卫多次陪孩子妈妈考察店址、预估人流量、分析经营模式。倩倩不小心因手臂骨折住院治疗,需要家长陪护,倩倩的妈妈顿时慌了神,卢文卫安抚道:“早餐店刚营业不久,客流量还不太稳定,你不能暂停营业。以后早上,就让我去陪倩倩吧。”

卢文卫第一次遇见点点是在朗朗书声的校园。点点孤寂地坐在教学楼下面的石阶上,看着点点乱蓬蓬的头发和脏兮兮的脸,卢文卫蹲下来理了理她的头发,问:“你怎么不进教室呢?”问了很多遍,点点没有回答,卢文卫只好拿出湿纸巾给她擦了擦脸,并把头发给她梳理整齐。当卢文卫了解到点点的爸妈已离婚,她一直跟着多病的奶奶生活,还常跟同学打架滋事后,卢文卫便多次家访,与点点和奶奶沟通谈心。得知点点喜欢画画,卢文卫便为点点购买绘画工具。在卢文卫的关心关爱下,点点听话了,爱学习了。一天,点点老远看见卢文卫就飞奔过来,眼巴巴地对她说:“我能叫你一声卢妈妈吗?今天是我的生日。”卢文卫把她紧紧地搂在怀中。

爱岗敬业

忘我工作的“卢老师”

因为卢文卫将大多数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家人生病住院,她没有请过一天假。前年,她本人因腰腹疼痛厉害,实在受不了才去医院检查,得知是子宫肌瘤,必须马上手术后,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即将毕业的孩子们,硬生生地拖了一年,小小的微创手术不得已变成了开刀切除。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卢文卫的座右铭。她坚定地认为,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自己的学生,所以她不断学习各种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学生传业解惑。2020年她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工作之余,她爱上了剪纸,并将剪纸艺术引入学校特色课程,结合课程主题剪出了“新春送祝福”“新中国70华诞”“我的中国梦”等作品,既丰富了班级文化、美化了校园环境,还弘扬了民族精神。

疫情期间,学生难免会出现恐慌、低落、学习生活不适应等心理压力,她正确教育引导,帮助学生调节负面情绪、树立信心,切实做好了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作为党员,卢文卫也总是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在执勤点现场,她疏导交通,指挥行人安全出行;在三尺讲台前,她恪尽职守;在脱贫攻坚战中,她亦未缺席,结对帮扶灵岩镇桂花院村3户贫困户,积极利用周末逐一走访,并对他们的家庭情况和相关信息进行登记和抄录,短时间内就采集了贫困户的信息并完善了相关资料,还用关爱和真诚与贫困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三尺讲台三寸舌,育万千桃李;一支粉笔一腔血,做一世园丁。在永无止境的教学路上,卢文卫将怀揣着梦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杨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