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5 期 / 第5版:科教兴川
浅谈小学数学“故事教学法”的应用

 郑利兰

故事是对世界的诠释,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人的一生都充满了故事。数学故事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因此,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数学故事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应当发挥数学故事的价值,用数学故事为自己的数学教学服务。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呈现非常灵活。在导入新课时呈现活泼有趣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中补充数学史、数学文化、数学小故事等,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问题解决中引入故事情境,可凸显问题焦点或难点,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思考。笔者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成“故事教学法”,并对其中的三条策略进行解读,以供大家参考。

故事情境导入——

速入佳境

在新课导入环节如果呈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还能将生活中蕴藏的数学内涵、数学思想、数学精神和美呈现在学生眼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一笔画”时,讲述“七桥故事”,通过故事引入新课,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从故事中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所选择的故事必须和课堂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关联性,而不是盲目地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同时,故事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可用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唯有如此,故事才具有数学的意味。

数学史料浮现——

文化浸润

数学教科书上固定的内容,是人们认为数学缺少趣味性的原因之一。其实,在数学教学中多加一些数学史料,渗透数学文化内容,就能让数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在有情节、有波澜的数学文化中更好的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再出示《九章算术》中记载的“半广以乘正从”的方法,并请学生思考它为什么能用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和我们学过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由此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故事创编——

意味犹长

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启迪学生思维方面,可以创编或续写一些故事,使学生更加投入到老师所设计的情境中,从而引起学生思维的拓展。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出示“曹冲称象”的画面,让学生讲讲曹冲是怎么称出大象的。学生讲后由教师来强调曹冲是用石头代替了大象的重量,并顺势引出“替换”的策略。接下来,老师继续讲述原创故事:“一次,曹操战斗得胜归来,要犒劳大家,把珍藏的720毫升美酒拿出来和几个兄弟分享。将这些酒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父亲要曹冲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就此,老师可以通过这种创编,自然地提出了本课堂要解决的问题,让“替换”策略的学习更加深入。

“故事教学法”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它融合了教师的文化素养、语言组织能力、体态协调力等各方面能力。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对老师的要求较高,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与积淀中才能促进自身与学生的成长与提高。同时,“故事教学法”毕竟只是种外在的手段,对于数学内部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探究。(作者单位:南江县高桥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