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8 期 / 第1版:要闻
高修伦:让“中国盆景之乡”美名扬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花卉苗木栽培便成为成都市郫都区安德镇安龙村主导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该村已成为“中国盆景之乡”“中国小微盆景发源地之一”,这一殊荣的获得,离不开安龙村村主任、郫都区盆景协会副会长、成都安龙小微盆景合作社理事长高修伦的艰辛付出,是他带领全村群众谱写出一曲新时代致富奔小康的凯歌。

 

为产业转型找出路

1217,记者踏入安龙村,浓浓的川西民居气息便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白墙青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民自营的露天茶馆内座无虚席,小桥流水间精致的各式盆景随处可见,村内竹木郁郁葱葱,村民们在村民活动广场跳着广场舞、打着太极拳……当记者走进村委会时,高修伦正在培训会上给村民介绍市里、区上的产业政策和目前盆景市场行情。“虽然是做农业,也要随时了解各种市场动向,产业才能真正和市场相结合。”高修伦对记者说。

今年42岁的高修伦,家里世世代代都是农民,1992年中学毕业后,因为家里有多年种植兰花的经验,加上自己喜欢,高修伦选择做起了兰花生意,在安龙村建起了安乡兰艺盆景园。由于安龙村有良好的花卉苗木栽培基础,加之高修伦头脑灵活,又肯吃苦,兰花生意越做越好。“那时候还是挺辛苦的,兰花种植技术要求高,不懂的只有自己摸索,到网上找资料、买书看,还要天南海北到处找好的品种。”高修伦说,“不过那个时候兰花市场很火爆,一亩地产值就在好几万,我们好几个合作伙伴年销售额都上百万元。”

2002年、2003年时,兰花价格开始大规模下跌,“以前一盆要卖几万块钱,当时跌到了几百块钱。”高修伦说。他开始考虑产业转型,依托当地产业基础,搞起了盆景种植。不过盆景种植与兰花种植技术完全不一样,怎么嫁接、怎么修枝、怎么控制树高、怎么鉴别母本……高修伦又开始琢磨,还不时找专家咨询,最终他终于摸索出了自己成熟的盆景栽培技术。

 

技术、市场两手抓

2013年,安德镇新农村建设初显成效,如何让安龙村的特色产业强大起来,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成了高修伦思考的问题。因为以前有在网上销售兰花的经验,高修伦尝试将小微盆景发布到兰草专卖网,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的效果。“安龙村有良好的花卉苗木栽培本底,然而一般的大盆景培育周期长,物流运输不便,当时我就考虑,如果把盆景小型化,应该会有市场,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网上发布了几棵小微盆景,没想到市场效果非常好。”高修伦介绍,“盆景照片发布几分钟后,就有买家叫价了。当时每天都有快递员来村里拉货,全部是满车走,一天收入好几千块不成问题,有时候还能上万。”自己做好不算好,大家一起发展才算好,就这样,安龙村小微盆景合作社应运而生。2013年,依托合作社,高修伦又牵头成立了郫都区小微盆景协会,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有了起点,就要考虑发展。为了推动当地小微盆景产业平稳发展,进一步提升小微盆景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提高市场竞争力,高修伦还积极与四川省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郫都区老科协等单位对接,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选派协会有生产经营实力、有奉献精神的专业户到外面参观、考察、学习、交流,然后将觉得适合本地区生产使用的新品种、新技术先做试验,成功以后再进行示范和推广。20152018年,他引进和培育出金弹子微型化栽培与造型技术、罗汉松微型化栽培与造型技术、六月雪微型化栽培与造型技术、海棠微型化栽培与造型技术4项新技术。通过这些措施,安龙村在微型盆景品质和产量方面得到了提升和改善。

“合作社社员也从成立初期的几户发展到现在的35户,小微盆景种植上万盆,年收入上百万元。”高修伦告诉记者,小微盆景种植是个技术活,为了帮助村民提高技术,他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种植经验编写种植心得小册子,免费发送给行业内的需求者,还采取免费上门服务的方式对种植户进行指导。

依托合作社,盆景协会每周都会举行盆景技艺培训会。会上,村民们积极交流盘扎技艺,总结培育心得,通过盆景赏析,感受盆景魅力。除了培训会,协会还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整合盆景资源,共享销售渠道。不仅如此,协会还聘请专家对会员和种植户开展免费技术培训。20142018年,协会开展各类栽培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传帮带60余次,培训村民3000余人次。目前,当地从事小微盆景生产的人员已达到1000余人。

采访时,高修伦不时接到电话,向他咨询即将举办的盆景交易集市的安排情况,“我们打算每个月在村里搞盆景交易节,上个月初步试了一下效果还不错,当天来了二三十个销售商,虽然是第一次做,但交易额还是有五六万元,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搞。”高修伦介绍,前不久这里还举行了“郫都区安德街道安龙村首届川派盆景艺术节”,共展出盆景200盆,为近年来难得的精品,吸引了不少业内外人士前来参观。

 

引领行业促发展

尝到了互联网+平台的甜头,高修伦正在积极筹备微店,努力拓宽小微盆景销售平台,做强小微盆景这个核心产业。高修伦介绍,目前,他的安乡兰艺盆景园已带动当地近40余户农户从事小微盆景种植,规模达到上万盆,年收入上百万元。20175月,高修伦被评为成都市科普示范带头人。

随着产业的逐步做大,高修伦在业内越来越有名气,有不少人专程来找他学习盆景栽培技术。去年还有一个上海客商专程来到高修伦的盆景园学技术,“他就是个盆景爱好者,有一次来成都旅游,在百花潭公园的展览上看见了我们的产品,就特别感兴趣,专门来学了大半年。”高修伦说。

前不久还有一个南充的小伙子,想发展盆景产业,专门来找到高修伦,跟他学盆景栽培……

每到周末,成都周边的老师经常会带着学生到盆景园搞活动,高修伦及村中老花匠还会现场教学盆景制作。每每有客户来学习,高修伦都会免费为他们进行技术指导,“虽然是免费学,但他们学会后回去发展盆景产业,我们就能成为合作伙伴,这对于行业发展是有好处的。”高修伦说,他还将继续探索小微盆景多元化发展,依托盆景为村民带来更多经济增长点。

 

金字招牌助乡村振兴

如今,在安龙村已有30余户农户加入小微盆景合作社。高修伦说:“在我们的动员下最近又有十余户加入进来,目前小微盆景合作社能让村民人均年增收2万元左右。”在高修伦的带动下,安龙村以小微盆景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目标,目前正在逐步实施。

高修伦介绍,接下来,郫都区会将盆景产业植入景观线路,打造高速路出口——温彭路——新合路——安龙村村民活动中心和檬梓园小区农户的产业带。沿线主要节点小区注入盆景元素,墙画静态场景,石板路游道以地栽盆景点缀;同时,还会以合作社的方式引导村民从事小微盆景种植,动员花卉苗木种植户转型盆景种植,“我们还打算通过网络店铺微拍堂、盆景在线、盆景交易网等新媒体方式,鼓励农户参与;开展以盆景为主题的各项活动,如:亲子体验微盆景制作互动、盆景技艺培训、盆景书画交流、盆景展示交流等,彻底打响‘中国盆景之乡’的美名。”谈及未来,高修伦信心满满地说。(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