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0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永葆军人本色 争当驻村“尖兵”
——记仁堆村第一书记罗绒降村

在甘孜州乡城县青德镇,从部队退役后的罗绒降村长期在青德镇担任社会治理专干。2021年6月,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间,罗绒降村自愿报名,主动下沉到青德镇仁堆村担任第一书记。

扎根在基层,罗绒降村一直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与村“两委”班子紧密团结、攻坚克难,与村民打成一片,积极发扬基层干部“当模范、做表率、走前列”的务实担当精神,建强村级党组织、推动强村富民、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让村民的笑容一天胜过一天。

强基础固堡垒

抓实党建促发展

“基层党组织是引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衔接乡村振兴纵深推进的‘总开关’。”上任仁堆村第一书记的罗绒降村深知这一道理。为此,他抓实村级党建这一核心,不断完善村党支部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青年干部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骨干力量。2021年,为了使全村干部队伍更加年轻化,罗绒降村充分摸排,积极推动仁堆村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选优配强班子成员7人(其中新老交替3人),换届后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9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如此,罗绒降村还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对干部工作职责进行细化,落实到人头,切实提升了村“两委”班子的实际服务能力。

为了公开透明村级工作,在他的倡议下,村活动室挂出村干部及党员表现公示栏。公示栏分别对村干部及党员实际表现、各类会议参会情况进行公示,并依据具体表现实行红(蓝)星奖惩制度,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依托“农牧民夜校”“村干部大讲堂”及“党员义工日”等载体,罗绒降村与村“两委”班子带头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助农丰收”“三会一课”活动,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最大程度激发了党员干部积极向上的热情。

在罗绒降村与村“两委”班子的不懈努力下,仁堆村党支部2021年先后被授予乡城县3A级先进党支部、甘孜州4A级先进党支部。

走一线访民意

解开村民心中结

仁堆村距离镇政府有7公里,为解决村民因办事“两头跑”而造成的来往时间浪费,在罗绒降村的提议下,驻村工作队在村活动室设立前移村级便民服务站,对村民需要办理的事项进行收集及办理,如遇须到镇上办理的事项,由驻村工作队收集后,两天之内在镇上进行办理。

“村民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情,既然担任了第一书记,就要以军人的作风,当好村民的‘勤务员’,为大家办好每一件事。”这是罗绒降村时常告诫自己的话。

由于仁堆村林草场覆盖面积广,加之村民藏房主体为木质结构,且入山路线多,罗绒降村建议村里优化进山路线,撤销原有卡点,统一在岔路口设置卡点,做到减量提质打造标准化村级防火卡点。同时,落实护林(草)员管护值班责任,把全村划分为5个联保体,形成2个涉林小网格,再明确网格小组长,不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层层压实责任。

在此基础上,他同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一道建立1间30平方米的防火物资储备库。为了充实防火物资储备,罗绒降村还积极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在州林草局大力支持下争取到价值2万余元的防火物资。

另外,在实际走访中,罗绒降村发现村里然古组26户灌溉水渠年久失修,于是,他立即向镇里汇报,争取到浙江省建德市村企对接资金10万元修建灌溉水渠。

谋出路壮产业

保持干劲不松懈

仁堆村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全村有50户308人,耕地面积232亩。由于气候偏低,粮食作物种类较少、产量低,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大多依靠季节性的虫草、松茸。

恶劣的气候、收入的单一是罗绒降村一直挂心的事情。在了解到仁堆村集体经济高原牦牛养殖合作社运作不够完善、管理模式不够科学、内生动力不够强等问题后,罗绒降村辗转难眠。

针对发现的问题,罗绒降村在经过无数次入户调查和多次村民大会商讨后,瞄准未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要点,制定了新的牦牛养殖标准和管理机制,并进一步完善牦牛养殖理事会,构建科学的养殖模式,为高山牦牛养殖规划出新的发展思路。

在他提议下,村里面以党支部为主导,对牦牛养殖情况进行全程动态监测,实时掌握牦牛生长、生产、防疫等情况,并建立动态监测台账,统一向养殖人员提供防疫技术指导,从根源降低养殖风险,不断引导养殖户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发展路子。

“只要我们大伙上下一条心,我们的集体产业就会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罗绒降村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担当,在基层保持着“尖兵本色”。(本报通讯员 吴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