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0 期 / 第3版:科教兴川
解决学生假期管护难题
教育部发文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

为满足广大家长需求,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近期,北京、上海、武汉、南京、苏州等地陆续出台了暑期托管服务相关政策。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工作。

《通知》明确了哪些原则?提出了哪些要求?如何办好暑期托管?

回应需求

也要保障教师权益

《通知》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其中,“引导教师志愿参与”关注度颇高。《通知》明确,不得强制要求教师参与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对志愿参与的教师应给予适当补助。要统筹合理安排教师志愿参与托管服务的时间,保障教师权益。该项要求直接打破了此前“取消教师寒暑假”的谣言,让许多人直呼“及时”。

但也有人担忧:自愿报名的教师会不会太少?落实的时候会不会变成强制参与?

“教师在尚未清楚了解政策的情况下或许就会存在各种疑虑,因此需要做好政策传达和解读工作。”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薛海平指出,首先,从各地出台的暑期托管政策来看,并非是要求教师投入整个假期,每一期托管仅占10余天。其次,并不是所有学校、所有教师都要参与,而是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积极承担。

《通知》中另一个“不得强制”指向学生群体——坚持学生自愿参加。暑期托管服务主要面向确有需求的家庭和学生,并由家长学生自愿选择参加,不得强制要求学生参加。

“家长应该与孩子做好沟通,尊重孩子的意愿。”中国教科院研究员储朝晖建议。

看护为主

还要贴近“暑假”

“您给孩子报名暑期托管了吗?” 面对这一询问,一些家长表示先保持观望。“不清楚学校托管的具体内容”“如果只是和平时一样在教室里坐着,不如不去”……

托管“管”什么,《通知》明确,托管服务应以看护为主,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休息。提供托管服务的学校应开放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各类资源设施,在做好看护的同时,合理组织提供一些集体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作业辅导等服务。

暑期托管会不会办成披了马甲的补习班?《通知》特别强调,“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

薛海平建议,暑期托管要体现“假期”特色。“可以考虑多提供一些区别于学期中的更轻松愉悦的托管内容。这也要求活动、课程设计要更加科学。同时,要将暑期托管纳入督导范畴,防止出现集体补课等问题。”

拓宽思路

吸纳更多力量

孩子交给学校就可一“托”了事?绝非如此。《通知》提出,要积极引导家长关心重视孩子暑假生活,尽量抽出一定时间加强亲子陪伴、交流互动,使孩子的暑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积极会同共青团、妇联、工会、社区等组织,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提供学生暑期托管服务。

“假期管护难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合力才能‘排忧解难’。”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表示,学校是现成托管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学校应该积极响应支持,但切忌要求学校办成无限责任公司,“一包了之”。再者,假期是家庭教育、滋养亲情的“黄金时段”,妥善安排是家长的“分内事”,家长切忌“一推了之”。此外,要广泛动员共青团、妇联、工会、社区等组织,在“馆、宫、院、场”等社会公共、公益、普惠场所,开展“游、学、研、玩”等多种形式的假期活动,让社会力量为解决“假期难题”提供广阔思路,切忌“一旁观之”。(林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