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0 期 / 第5版:科教兴川
积累创作 助力语言表达

■ 向顺玉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新课标对每个学段的“表达与交流”也有明确要求:第一学段: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二学段: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三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纵观以上信息,“语言实践”“运用积累”“内容具体”等内容对小学阶段的习作素养提出了明确的指引。作为语文老师,如何让这些目标落地生根,我有以下一些思考。

分级积累,架构宽度,让学生有话可写

低段的课文,多以文质兼美的儿歌、童诗、故事为主,其中不乏值得积累的好词佳句,除了在课堂学习中指导学生反复咀嚼之外,课下也可以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运用。如: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中出现的“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短语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先分析结构,再用这些短语说句子,最后拓展到生活中,联想到“蓝蓝的天空”“高高的大树”“长长的山路”等短语。

中段的习作,着重训练学生的段落布局方式。比如: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写道: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文写道:动物的活动方式多种多样……这些文段都采用总分构段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分析文本特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来了解这样的构段方式。然后指导学生以一个中心句开头,也学着从多角度将中心句写具体。比如:花园真美啊!可以引导学生从花园本身的造型,花朵的种类、颜色、味道,引来的动物,人们驻足观看等内容出发,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这个中心句写具体。

除了抓住课文进行积累、训练,还可以利用多种渠道进行拓展,如在指导群文阅读时,引导学生读完整本书后撰写读书心得,制作书签、手抄报、儿童诗集等。

点面结合,增加深度,让学生写得具体

进入中段,三四年级的习作要求变高,已不再是低段的小片段。老师的发力点也变多,好像处处要讲,又处处讲不完。文章要求写清楚、写具体。如何写清楚、写具体?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存在大、空、单一的问题。怎样让文章生动、厚实起来,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产生了用“三点多面式”来帮忙的想法。

三点:指人称你、我、他。多面:指你、我、他在具体的语境下所产生的所有细节,如说的话、做的动作、产生的想法、做的表情等,也就是常言中的细节描写,教材中提到的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等。

我们可以在课前和学生们做游戏:鹦鹉学舌。也就是照着我说的格式对话。人称、动作可以任意进行合理的调换,比如:

师:我。

生:你。

师:我们。

生:他们。

师:老师们。

生:学生们。

师:我招手。

生:他摇头。

师:我瞪着眼睛。

生:林林张大嘴巴。

师:我激动地说:“你居然说对啦,肯定要得表扬!”

生:他着急地说:“怎么办?怎么办?我的作业又没带。肯定又要挨批评啦!”

以此类推,请学生们观察最后一组,说自己的发现。预设:每部分都有人称,都有主人公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老师问:一般发生一件事会出现哪些方面的人物?自己、对方、观众。顺势用三角形把几个点连起来,再请学生们说说自己的发现:遇到写事时,将事情经过时几方的人物表现都写出来,会让内容更加生动、具体。老师总结:我们把这种三个角色的故事称为三点式,而人物所产生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情等细节看成是爆米花,合在一起统称为多面式。这种组合方式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事情描写得更加生动具体,有感染力。但不一定每次都要写出三点,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内容。

出示例文,学生找出点是什么,面又是什么,达到内化的目的。再试试身手,在自己的习作中去创作。

这种点面式写法,有两个好处:一是让学生把视域打开了,避免了写作时眼里只有自己一个人或对两个人的单一描述。二是名称通俗易懂,方式形象有趣,能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每次一动笔就想到要去找到自己写到几个点,每个点映出了什么面。

在提升学生表达素养的路上,作文教学的方式很多,正所谓教无定法。但只要每一个语文老师心中有纲,提前擘画习作教学图谱,一定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

(作者单位:德阳市青衣江路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