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4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卫星能让农民在家“躺着”种地?

种地就得面朝黄土背朝天?前不久,在四川的田间地头,农民开始用卫星种田了。不开玩笑,真的有10颗卫星在500多千米高的太空,拿着高清望远镜天府粮仓的稻田小麦做体检

如何实现卫星帮忙,农民在家躺着管理田地?

据悉,环天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22年起自主发射环天星座”10颗高分辨率光学卫星,为农业提供精准监测服务。以眉山为例,通过星瞰河山平台实现了农作物长势评估、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监测等。

就长势评估来说,通过在同一地点、多时序遥感卫星影像数据来监测农作物长势,结合历史产量、作物模型和积温等气象数据,建立农作物遥感估产模型,并辅以实地采集数据进行校准。

从平台上直观地看,要是水稻、小麦等农作物长得好,系统会标注为深绿色,如果有问题就标红色,比同期长势更慢,则用黄色表示……平台通过植被指数分析作物生长状态,为施肥灌溉提供依据。就效果来说,某水稻种植区通过卫星数据调整灌溉计划,不仅节水20%,还实现增产15%

在土壤墒情监测方面,主要采用卫星+无人机+地面物联网设备空天地一体化系统来实现。具体来说,卫星加上地面物联网设备配合,反演出土壤水分含量,从而指导无人机灌溉,灌溉精度能达到地块级别,不仅使资源利用率提升30%,还降低了传统方法中人工核查的成本。

同时结合多光谱影像与AI算法,识别作物叶片的异常反射光谱,提前预警病虫害,一旦发现异常,比如某一片地出现病虫害等情况,马上通过新眉农服小程序推送给农民,好比一个太空管家,让农民在家躺着也能管理田地。

截至6月,环天星座已面向各地政府及企业提供1500余次遥感数据支撑,累计获取遥感影像覆盖面积超过4亿平方公里。

除了种田,卫星还为农业发展提供哪些助力?

从大的方面出发,卫星能助力土地资源管理,比如识别非粮化”“非农化耕地,一旦发现撂荒地苗头,及时精准推送给相关方面,辅助整治撂荒地,监测河湖水质,保障灌溉用水安全等。

同时也能利用卫星数据分析作物产量分布、优化物流路线、降低运输损耗,帮助优化农业产业链。(据《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