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8 期 / 第8版:乡村振兴·非遗传承
泸州分水油纸伞的独特之处

泸州分水油纸伞工艺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工艺包括号竹、削伞架、裱伞面、上油、穿线等70余道工序,先选取质地坚硬且富有弹性的竹子进行晒晾,通过锯筒、划线、刨节、刮青、钻孔、拼架、穿线、串联等工序制成伞胚,将石板印刷的传统图案裱上伞面,涂抹上天然桐油,再用五色丝线穿插在伞骨之间,上手柄后即可完成一把油纸伞。

据了解,作为经久耐用的中国传统雨具,油纸伞在我国使用历史已有1000余年。泸州市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度带,雨水充足,竹木资源丰富,具有400余年的油纸伞生产制作历史。

泸州分水油纸伞的伞骨选用的是海拔800米以上的深山老楠竹,韧性大、弹力强,并经防霉、防蛀等工序处理;伞面选用拉力强的特制手工棉纸,伞面手工精绘彩图,如花鸟、人物、山水、风景等,并在伞面刷上绿色环保的特制熟桐油,桐油伞具有极强的紫外线过滤功能,不论日晒雨淋都不破裂、不褪色、不变形,经久耐用,生态环保。(但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