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0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揭榜团队最高可获1亿元支持
成都高新区实施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岷山行动”计划

本报讯 121日,成都高新区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岷山行动”计划暨首批需求榜单发布会在成都举行。活动采取“现场发布+线上直播”方式举行,四川大学的魏于全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的雷宪章院士,四川省科技厅、成都市科技局等政府部门代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 16所工科重点大学科技联盟”代表以及知名创投机构代表等共同参与活动。

发布会上,成都高新区正式启动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岷山行动”计划,明确未来5年将投入300亿元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激发区域创新创造活力。随后,首批14个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需求榜单发布,涉及功率半导体、光电集成、太赫兹、细胞工程、工业互联网等多个新兴领域。揭榜团队最高可获得1亿元产业扶持资金,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无支持上限。

“揭榜挂帅”市场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新型研发机构是聚焦科技创新需求,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企业孵化为一体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

成都高新区实施新型研发机构“岷山行动”计划,旨在通过“揭榜挂帅”,积极引入国内外顶尖科技创新团队或科研机构,构建参与主体多元、内部分工合理、相互协同支撑的新型研发机构体系,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构筑主导产业新的动力源,发挥创新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行动计划提出,未来5年将投入300亿元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其中科技投入不低于50亿元,载体投入不低于50亿元,配套新经济创投基金不低于100亿元,吸引社会资本不低于100亿元。这些研发机构将聚焦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解决产业链细分领域“卡脖子”问题,搭建公共技术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府平台公司将持有新型研发机构孵化企业的部分股份,退出后实现财政滚动支持。

力争到2025年,通过新型研发机构聚集产业领军等各类人才1万人以上,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6000人以上;建设公共技术平台50家以上;孵化引进科技创新企业300家以上,其中估值不低于1亿元企业50家以上;探索解决科学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产品的难题,在部分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并力争形成国家级“卡脖子”技术揭榜能力。

“这是一次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和更好激励科学家、解放科学家的有益探索。我们创新了一整套的政策、机制和服务体系,既有效支持研发,且支持阶段比‘天使’还早,又可以最大限度保护科学家自身利益,激发科学家创业梦想,还能以市场化的方式让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也是‘于高原筑高峰’的逻辑起点。”成都高新区科技和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无支持上限

活动现场,成都高新区正式发布首批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需求榜单,包括功率半导体技术研究院、细胞工程技术研究院、太赫兹技术研究院、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等14个项目。

记者了解到,揭榜团队需具备良好的科研基础、产业化经验和合理的成员结构。成都高新区将根据揭榜团队技术实力、技术平台建设规模、项目产业化前景等,按照AB两档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1亿元、5000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无支持上限。

除资金外,成都高新区还将在科研载体和企业孵化方面提供支持。据悉,此前成都高新区菁蓉汇和新川创新科技园AI创新中心已有4万平方米场地打造为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区,后期还将在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30万平方米以上场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集中发展区,原则上为每个项目提供不超过30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支持。

同时,成都高新区将组建专门的孵化服务公司,为新型研发机构提供财务、法务、市场、人力、技术、融资等全方位服务,并开设“菁蓉学院”,为新研机构及孵化企业匹配创业导师服务。新型研发机构孵化企业还将纳入成都高新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享受“金熊猫” 人才、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产业培育等政策支持。

“我们会积极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为科研团队提供创业孵化、投融资支持、生活配套等全方位服务,让科学家在成都高新区‘乐享创业’,全力助推科学家成为企业家,实现从PI(首席科学家)到IP(知识产权)再到IPO(企业上市)的发展。”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激活区域创新动能

为推动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发布会上,成都高新区特别邀请国内排名前十的头部投资机构和相关技术专家共同参与项目分析,严格规范项目研判决策流程,强化市场导向。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副总裁张键在发言中指出:“创投机构作为科技金融的重要支撑极,在技术和市场之间搭建了桥梁纽带。相信成都高新区会孵化出高质量的创新项目,我们会积极关注,未来进一步加大在成都的投资力度,深度参与到成都高新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工作中。”

在此之前,清华大学三维混合现实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成都前沿医学中心、成电国际创新中心等一批前沿技术专业型、平台型新型研发机构已在成都高新区落地。

去年11月,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院士团队创办的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成功获3亿元A轮融资用于疫苗临床研究及生产线建设。威斯克正是由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大学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孵化。仅孵化10个月时间,公司总估值已达50亿元。

“前期,我们已经与成都高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得到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高新区有很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我们非常愿意继续参与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的建设,争取在疾病治疗手段与新药研究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现场表示。

“希望通过此次机会,充分挖掘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加快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等产业技术创新组织,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产品。”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始终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