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7 期 / 第8版:乡村振兴·科普服务
寻觅记忆中的“年味儿”
——探访夹江年画研究所


张荣强在特制的梨木上进行图样雕刻。

俗语言:有钱没钱,买张年画过年。时值岁末年初,乐山市夹江县的街头巷尾处处弥漫着浓郁的年味儿,远近铺子里售卖着各式各样的年画,预示着新春即将到来。

据《夹江县志》记载,约于明代中叶,夹江县就已出现年画作坊,创作的年画丰富多彩,主要有祖像、门神、山水花鸟、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题材和类别,总体以欢乐祥和、祈盼富贵、喜庆平安为主,具有十分珍贵的文化艺术价值。

作画颜料。

张荣强为学生讲解套色原理。

研磨·重现年画制作技艺

谈及夹江年画,不得不提夹江年画研究所。该研究所成立于2010年,由民间艺术家吴泽全和夹江年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荣强组建而成,主要从事夹江年画历史研究、古版复制、作品创作、宣传展示和文化交流推广等工作。通过长期深入研究夹江年画历史文献,积极挖掘夹江年画文化底蕴,使《鲤鱼跳龙门》《福禄言》《土地神》《三官堂》《妻善堂》等60余件作品得以重现,并创作了二十四节气年画、十二生肖年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年画等百余件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夹江年画研究所全面恢复了夹江年画的天然植物颜料提取、印版雕刻、彩色套印、粉笺制作四大非遗技艺。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要数天然植物颜料提取。如红色、黄色经锅灶煮沸熬制,蓝靛经太阳沤晒发酵提取,黄丹、铜绿则是直接用矿物质研磨而得,皆采用了传统工艺提取。使用这些颜料让夹江年画具有喜庆而浓烈的年味,明亮而不刺眼。张荣强告诉探班员,这项技艺已失传多年,夹江年画研究所费时五六年才得以基本掌握此项工艺。

土、远、淡、雅,非常具有装饰性。著名年画专家王树村就曾在《中国年画发展史》中这样评价夹江年画。

提及夹江年画制作,张荣强介绍,需先在经过特殊处理后的梨木上雕刻图案,方可用天然矿、植物提取的颜料在特制的粉笺纸上层层套色印刷,套色顺序由浅入深逐次印刷。以最受欢迎的《黄丹门神》为例,需先用黑烟子印出墨线和黑发眉眼及衣饰,接着印出黄色,再套印绿、章丹、蓝、紫等色,最后以红色印制衣纹,以此制作出的年画作品色彩艳丽、久不褪色。

古老技艺历经几百年岁月沉淀和淬炼愈加精湛,尤其是近年来在夹江年画研究所的推敲打磨下,这些承载了西南地区民俗和民间工艺的技艺愈加厚重。但作为技艺的载体——年画始终是活态文化,是由人的生活方式所承载的,只有更多人提高传承年画的兴趣,才能通过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的方式让年画不断传播、扩散,才能让年画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学生在研究所合影留念。

创新·迸发日新又新活力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新时代的创新赋能,希望夹江年画在新时代焕发出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活力。张荣强曾在一次采访中如此说道。事实上,多年来他与同事们也正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

自夹江年画研究所成立以来,迎来了大批学生、社会群众等前来体验制作年画、观看夹江年画纪录片、学习木版套色原理等。同时带着作品积极走出去,在各大商场、军营、学校等地开展夹江年画制作小课堂。

前不久,夹江年画非遗体验活动走进成都市锦华万达广场,张荣强现场开展年画教学,分享夹江年画起源、工艺、制作流程等。因夹江年画采用饾版套印的技法,首先需把一张画按颜色的不同拆分开来,每一种颜色都要准确绘制出轮廓图,然后贴在处理好的梨木上,方可雕刻。如《鲤鱼跳龙门》印刷时由浅到深一色一版逐色套印,先印黄色,再印绿色、蓝色、红色,最后印黑色,至少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整幅作品的创作。随着张荣强的娓娓道来,体验者们纷纷沉浸其中,感知传统年画的历史脉络。带孩子参加活动的王先生感叹道,此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到非遗文化的魅力,也吸引了现场的小小传承人自觉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

过年时房前屋后、里里外外打扫干净,便贴上新买来的年画,家里顿时洋溢着一种喜庆、热烈的气氛,人的精神立马为之一振。几百年来,这种观念牢牢地镌刻在夹江县祖祖辈辈人的脑子里。而今,夹江年画在无数传承人前赴后继的努力下,正以崭新的面貌活跃在新时代的舞台上。

年关已至,读者朋友们,何不来夹江体验一次刻刀下的年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