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3 期 / 第5版:科教兴川
护航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教育部明确中小学体育锻炼内容、时长、强度

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关系祖国和民族未来,也是每个家庭最大的愿望和期盼。近日,教育部召开通气会,介绍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增和减,

让学生体质健康强起来

肥胖、近视、超重……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什么样的运动才能让学生体质健康强起来?

“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通知》以科学、规范、有效、可操作为原则,将学生体质健康具象为教育教学中的实事。

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看来,《通知》量化指标背后更体现了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一“增”和一“减”。“《通知》特别明确地提出体育课课时、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大课间时间等,就是要增加过去没有布置或布置较少的内容,而不必要的文化课课业负担要减下来。”王登峰说。

建和管,

对体育课提出全面系统要求

体育课怎么上?

《通知》明确,中小学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但要实现“教会、勤练、常赛”,还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许多学校体育场所仍然比较缺乏;农村地区由于经费等条件的限制,缺少运动场地和体育教师;场地狭小加之课间活动激烈,让许多教师和家长更加担忧安全风险。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王登峰说:“不管是师资队伍建设还是场地设施建设,都需要下大力气解决,既要保障学生有充裕的场地去学、去练、去赛,也要确保教、练、赛的老师和教练能够有必要的保障。此外,教育部正在研究如何建立健全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伤害风险防控机制,来减轻、化解校长和家长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活动所受到意外伤害的后顾之忧。”

教和考,

养成健康学习方式和锻炼习惯

近年来,对于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已显现在学习、生活的诸多方面。与此同时,应试体育也崭露头角。

对此,王登峰强调:“无论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还是体育中考内容,一定是教什么就考什么。学校体育不管是课程安排还是教学内容安排,都应该和考核或者考试高度一致。”这让焦虑的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

王登峰表示,全国各地体育中考设计正日趋完善。一方面,体育考试内容包括日常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记录,如果学生能够按时参加体育课,完成体育课布置的锻炼任务,这个分值每个人都是有保障的;另一方面,体育中考的目标只有一个,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体育课上教授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能够保持经常体育锻炼,并且能够参加体育竞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一定会稳步提升,体育课成绩也一定会稳步提升。”王登峰说。(林焕新 高众 连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