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2 期 / 第3版:科教兴川
树立健康教育观 构建多元发展班级文化

■ 唐芳

如何构建一个安全而包容、平等而和谐、有趣而向上的班集体,从而为学生成长构建一个健康的教育生态?在小学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爱,引导他们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与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相处。同时,应当正确认知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树立“以生为本”的多层次教育观

作为小学教师,教师将伴随学生从懵懂稚嫩的儿童成长为懂事知礼的少年,教师的教育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儿童”——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看待世界,用学生的心灵去感知成长,才能探知学生成长的轨迹和秘密,找到通往学生心灵的路径,帮助他们认知世界并获得成长。

其次,教师应该是一个守护者。不强行用自认为对的方式去“编辑”学生的成长程序,成长应当是一个多元开放的环境,是一段新鲜刺激的旅程,可任学生去探知、去遭遇、去尝试、去判断,教师只需要站在他们身后做好陪伴和守护,给予他们信心与依靠。

最后,教师应该是一个教育者。根据学生成长特性,引导其正向成长。在学生六年的成长时间里做他们的后援者、支持者,促进学生发现自我、挑战自我、成长自我;促进学生发现同伴、欣赏同伴、尝试合作;促进学生发现世界、敬畏世界、热爱世界。

营造“安全包容”的班级文化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世界,一群学生就是一个大家庭。提升学生成长质量就应该创造一个安全且包容、自由且平等的班级,而营造班级文化就是一种好的引导方法。

首先是外显的班级文化建设。例如,与学生共同将教室打造成一个爱的空间:在教室的角落里摆上软软的爬爬垫,捐书组建图书角,课余时间同学们可以靠在一起阅读、交流;搭建“情绪释放空间站”,让学生带来自己最喜欢的毛绒玩具,当出现小情绪时,便可以去那里与毛绒玩具诉说;在墙面上开辟一块“我们的世界”作品展示区,随着四季变化和学习主题的更换,展出学生们认为有意思的作品。

其次是内在的班级文化建设。每年开展“开始近乎完美的新学年”头脑风暴班会,共同预设班级理想生活,最后形成班级公约,让公约成为学生的行为指南,共同砺养“安全而自由”的班级氛围。例如,围绕“课间文明休息,我可以这样做”话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得出:“缓步行,不疯跑”“拐弯处,慢下来”“主动热情提醒同学轻声缓行”等公约,让孩子的主动思考成为最有效的引导方式。

班级文化是外显和内在的总和,亦是物质与精神的总和,并且是动态的符合学生成长阶段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螺旋上升的建设。因为班级即是家,而家是共建的空间,所以班级是安全且舒适、平等且自由的空间。

构建“和而不同”的家校共育体

集体教育与个性教育的碰撞,“和而不同”的双导向家校共育体的共建将使学生成长更健康和欢愉,因此相互尊重、真诚沟通、智慧合作的家校共育可使得教育效果更加显著,可参照以下方法。

真诚是和谐共处的基石。充分利用家长会、家校开放日与家长沟通,客观理性分析集体教育者和个体教育者的异同。

谦和是收获信任的法宝。不以“我是主流教育”“我是孩子的老师”的身份居高临下,应以促进孩子成长为共同目标,与家长互为智囊团,彼此沟通、彼此探讨。

智慧地享受童趣的怡然。在与家长协同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做传播童趣的教育者,将班级中的童言童趣充分地进行分享与表达,让家长们感知到学生成长的童真童趣。同时,积极号召由家长组建的“大班”去为学生们组成的“小班”服务,为他们的成长助力。

专业是赢得尊重的关键。用实际行动为班级每一个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且获取家庭对班级每一个孩子童年成长的最大支持,具体是在围绕孩子成长的大小事件中,主动去洞察家庭教育的困扰、觉察家长们的烦忧,积极有效地提供支持。

总之,教师要用包容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用沟通搭建共育的桥梁。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课程活动

打破“主科学习定优劣”的单项评价,顺应学生成长的需求,最大程度地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与众不同,满足每一个个体探索兴趣爱好、向上向前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以生为本构建班级课程。

搭建以讲堂为载体的班级“百家讲坛”。例如,按学号轮流讲诗文;个人演讲自己感兴趣天文地理、历史文化;自由组合讲解班级拟定的文化知识。

引入宽泛的知识与信息。邀请各个领域有独到见解和研究的家长、社区社交老师,带来他们在行的话题作客班级,开展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等。

探索以生活见闻为内容的关联活动。可以开展主题月活动,让班级生活更具新鲜感和意义感。例如,以“我是蛋爸爸蛋妈妈”21天护蛋计划,让学生感知生命诞生的不易;“我从哪里来”探索生命起源,让学生主动访问家人、医生,查阅科普书籍等。

作为班级引领者,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才能够与学生们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成都市草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