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1 期 / 第7版:教育帮扶
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2019年全省教育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侧记



为加快补足教育发展短板,打赢全省教育脱贫攻坚战,近日,全省教育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在宜宾市高县召开。会议对我省教育扶贫工作进行总结,安排部署了下一步教育脱贫攻坚重点工作。

此次会议缘何在高县举行?近年来,高县县委、县政府将教育扶贫作为重点民生工程,着力实施以标准中心校建设、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入学保障、教育脱贫兜底政策保障、关爱帮扶暖心工程为主的四大行动,全面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抓出了成效。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走进高县乡村学校,观察教育扶贫中的变化。其中,庆岭乡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工作和水鸭村小学学生回流,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双益工程”温暖留守儿童

一走进庆岭乡中心小学校,470名孩子组成的笑脸墙映入眼帘。学校现有470名学生,109人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学校将心理辅导列为重点,2018年,学校加入了宜宾市教体局开展的“双益工程,心育扶贫”项目活动。

在“双益工程”功能区,心理辅导志愿者老师正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一旁的教室内还有心理沙盘、语音聊天室(亲情驿站)。“双益工程”项目首席专家、宜宾学院教授何奎莲介绍,通过心理沙盘,可以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游戏有助于拉近距离,亲情驿站则能使孩子们与父母进行亲情视频通话。

楼梯转角处有留守儿童的绘画,表达着各类情绪;操场上师生一道拉着大鼓击排球(名为“击鼓颠球”),吆喝声、欢呼声不断,孩子一同数着颠球的个数,大家相互合作,齐心协力。这也是心理辅导活动的重要内容。

“双益工程”是通过种子培训、团体辅导、艺术表达、励志演讲等心理服务项目,最终达到益师生、益社会的“双益”目的,开启了宜宾市教育脱贫攻坚的新模式。该项目于2017年启动第一期,2018年,宜宾市教体局将“双益工程”成果推广应用于高县、筠连、珙县、兴文、屏山5个贫困县,惠及更多师生。

教育信息化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他现在胖了。”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胖”这个英文单词,老师放了一张“小胖墩儿”的照片。水鸭村小学的孩子们忍不住笑出声来。

不过,教孩子们英语的老师不在讲台上,而在屏幕中。原来这是水鸭村小和归口学校硕勋小学的一堂网络直播课。而在隔壁教师办公室,通过网络,水鸭村小的两名教师正参加集体备课。主备人是硕勋小学的市级骨干教师,庆符镇各村小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全员参加,大家在线上交流,完成下一周教学工作的设计。

近年来,硕勋小学积极推进“互联网+”的教育常态,在各校区建成专递教室,通过同步课堂、录播课堂、双师教学、电子阅读、智慧教育等方式,让村小孩子走进名师、名校课堂,与城区孩子同享优质教育资源,解决了农村学校师资相对薄弱的问题,提高了村小教育质量。而通过远程在线教研,实现了村小与中心校、名校教师培训同进行、活动同开展、考核同标准,有效提高了乡村学校的师资水平。

除了借助技术,水鸭村小还做到“三温暖”,即“温暖贫困儿童”“温暖弱势群体”“温暖特殊子女”,全面落实资助政策。

教育质量上去了,控辍保学工作到位,在家门口能上好学,学生回流,城区学校也减轻了压力。

“建设“小而美”“小而优”的村级小学是可能的。”水鸭村小老师自信地说。(殷涛 何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