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4 期 / 第8版:乡村振兴·科普服务
览千年盐都风采 知井盐历史文化
——探访自贡燊海井

自贡燊海井大门。

自贡又名盐都,井盐在这里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它不仅出现在当地百姓的餐桌上,还走向全国、远销海外,推动着当地经济发展。在自贡井盐2000余年历史中,有一口深达千余米的古盐井,凿成之初,日产天然气8500立方米、盐14吨,迄今已约200年,火气仍旺,堪称井盐史上的奇迹。

这口古盐井就是燊海井。燊海井,几度更名,终以“燊海”定格。“燊”,象征着生意红红火火,天然气源源不断;“海”,象征着卤水如大海一般汲取不尽、用之不完。自贡燊海井是千年盐都鼎盛时期的历史见证,也是迄今唯一保存最完整的集凿井、采卤、制盐于一体的井盐生产遗址。近日,四川科技报探班员来到位于自贡市大安区长堰塘的自贡燊海井,近距离感受自贡井盐历史文化魅力。

工人在灶房熬制井盐。

从历史遗迹中窥见古人智慧

燊海井开凿于清道光十二年,凿成于清道光十五年(1832年~1835年),是世界上第一口由人工开凿的超千米深井,造就了世界钻井史上的丰碑。1980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编撰的刊物《博物馆》杂志,曾这样介绍道:“1835年燊海井钻凿成功,深达1001.4公尺,这是中国当时深井的最高纪录,也是19世纪中叶前世界深井钻井纪录。”

很难想象,深度超千米的盐井,井口直径却仅有11.4厘米,如碗状大小。当探班员近距离观看燊海井时,不由地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据介绍,燊海井采用“冲击式顿钻凿井法”凿成,这一传统的钻井技术,仅就设备而言,至燊海井开凿期,就已经形成了由木制碓架、井架(天车)、天地辊(滑轮)、大地车(绞车)组成的一套完整体系,古人便是运用这套设备钻井。先是倒碓,工人站在碾架上,足踏碓板,翘起碓头将连接着的锉头提起;接着工人跳开,锉头随着落下的碓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着井底猛力冲击顿钻,如此一踏一跳,锉头一起一落,反复冲击顿钻;然后再推动大地车,通过滑轮天车,将扇泥筒下到井底,把钻凿出的泥浆碎石提取出来。

“这个过程说起来不复杂,但要利用这套工序凿成一口井,往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讲解员告诉探班员,也正因为这样,燊海井开凿成功意义重大,不仅标志着我国传统钻井技术的成熟和先进,也体现着我国古人的坚毅。

据了解,燊海井开凿成功后,由此“因盐兴市”。此后,周围1.2平方公里的地方先后钻井198口,各地盐绅商贾纷至沓来,凿井设灶,在此地形成了天车林立、锅灶密布、视管纵横、云蒸雾蔚的井盐生产繁荣景象。《自贡市盐业志》记载了当时人声鼎沸的场面:“其声有人声、牛声、车声、梆声、放漕声、流涧声、汤沸声、火扬声、铲锅声、破篾声、打铁声、锯木声。其气有人气、牛气、泡沸气、煤烟。气上冒,声四起,于是非战而群嚣贯耳,不雨而黑云遮天。”

在去往自贡燊海井的路上,探班员远远地看见了一个高耸的木质设备,呈“A”字形,宏大又古朴。原来这就是凿井所用的天车,也是后来用于采吸卤水的设备,高18.4米,完全由杉木捆制而成。天车一旁是大车房,里面陈设的大车直径有10米,由青杠等杂木捆制而成,年岁同天车相仿,已存在近两个世纪。如今,他们依然在日月星辰中辗转流连,默默诉说着盐都先民的智慧文心。

燊海井井口。

天车。

在纯手工制作中感受匠心传承

“铃铃铃……”参观过程中,一阵铃声吸引了探班员的注意,走近一看,原来是工人在提取卤水。只见他抬手摇动响铃,随后,天车开始运转,将一根长长的金属质圆柱体对准井口往下放,整个过程持续了约3分钟。期间,探班员能明显感受到脚下有震动感。

“下落的是提卤筒,用于提取千米深的卤水,我们会感受到震动,是因为有中空的盆(井盐盐井低压天然气采输设备)。”讲解员向探班员解释道。当提卤筒吸满卤水后,工人再次摇动响铃将其提上来。讲解员说,整个提卤过程都没有固定的标准时间,全靠工人凭借手感和经验来判断。

提卤筒完全提上来后,工人用铁钩勾住筒底阀门,一瞬间,卤水“哗哗哗”喷涌而出,流进木桶,呈黄土色。探班员用手蘸着尝了尝,是盐水的味道,但与苦涩的海水不同,卤水口感是鲜美的。

采集完卤水后,工人将卤水挑至二楼灶房,开始熬制井盐。跟随着工人的步伐,探班员来到了灶房,刚进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高温灶房内,八口大锅熬制着卤水,水蒸气不断从锅里冒出,在四周飘散,左右两边是已熬制出锅的井盐,雪白透亮。

“我们看到的这八口大锅就是制盐的圆锅灶,又称为瓮笼灶。锅炉下烧得很旺的火,来自于燊海井内的天然气。”讲解员介绍,制备井盐需先将卤水排入圆锅中烧热,再把黄豆豆浆按一定比例下锅同煮;然后工人一边煮一边清理分离出杂质以提高盐质,一般一锅卤水要经过7~8个小时的熬煮,待水分干后结成盐晶体即可;其后过滤掉杂质、定型,下渣盐、铲盐;最后是淋盐、验盐,完成后需要再花费4~5天时间晒盐,这些工序都在这间灶房内完成。

据了解,灶房24小时不停歇运作,提取完一锅井盐,工人就马上新加入一锅卤水熬煮,一直到今天,这八口大锅,还可以日产2吨盐。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制盐已经代替了大多数手工制盐,但在自贡燊海井,至今仍保留着千年的传统手工制盐技艺。探班员在解说中方才知道,原来在灶房工作的工人,并不是普通工人,他们都是“低压火花圆锅制盐法”手艺传承人,在这个全国仅存的手工盐制作坊里,他们日复一日守着热气腾腾的灶房,守着那口瓮笼灶,默默充当着历史的“复述者”。

“燊者,火烧于木上。海者,古井之卤水。水与火相淬,方得胜雪白盐。”如今的燊海井,已不复昔日繁华,所产手工盐也不再作为普通食盐售卖,然而水与火的相淬依然还在继续,自贡井盐文化的历史在匠心独运中继续传承。(杨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