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周仲辉,四川省公共卫生应急救援专家组成员、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副主任、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四川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0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
空旷寂静的机场,没有南来北往的飞机,没有调配及搬运行李的工作人员。出发时亲人的叮咛、同行的鼓舞,这些声音犹在耳畔,但此刻周围却沉默了下来。
“啃下硬骨头,去红十字会医院。”等待中,一声令下打破了沉默。
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是距离华南农贸市场最近的医院,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在这里确诊。“好,就是要到最需要的一线去。”周仲辉的心底回应着。
抗疫中的周仲辉
谈抗疫:
无畏危险直面历史考验
“这是感染科医生的责任。”经历过SARS的医疗救治,带队参加过汶川大地震的紧急救援……身经百战的周仲辉得知医院将派出第一批援湖北医疗队时,并没有觉得这是需要害怕和犹豫的事情。“我经历过非典,知道这个事情的风险性,也知道可以做好防护保护自己。”
但真正到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时,周仲辉才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
医院的门诊排着长龙,病房也住满了病人。医院院长、医务部长来介绍情况时,都是流着眼泪、边哭边说。由于病人不断增加,医务人员连轴转,最长的有穿着防护服、不吃不喝工作近16个小时的,整个医院的医务人员身体已严重透支,心理状况几近崩溃。
“因为医院只是一所普通二级医院,没有感染方面的专业人士,都是一些外科、妇产科或者儿科医生在接诊,到底该怎么治怎么做,他们都没有经验,却依旧坚守在岗位上。”此情此景,让医疗队不少人红了眼眶。随后,周仲辉带领的川北医学院医疗队正式接管了该院6楼发热二病区和发热十二病区共90张床位,接过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为发挥最大救助效能,周仲辉团队重新对病区进行了建制规划,将当地医护团队纳入管理,确定了5个医疗组分组管理,重型、危重型患者集中管理,疑似、确诊病人分区管理的模式。针对收治病种单一的特殊情况,为达到诊疗同质化,他组织团队学习讨论国家卫健委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指南》,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规范。在武汉支援的每一天,周仲辉都通过例会和工作群与队员们进行沟通总结,根据防控指南的更新、收治病人的具体情况等再次梳理修订操作流程。同时,他还与四川省卫健委派出的工作领队、医院医务部和其他楼层病区积极沟通,优化了患者收治、会诊和转诊流程。
“把已经瘫痪的医疗秩序重新建立起来。事实证明,工作规范开展后,死亡率很快下降,院内感染率也迅速降低了。”周仲辉骄傲地说。
作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一批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周仲辉带领20名队员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坚守奋战57个日夜,治愈出院246人,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
周仲辉与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冾病区工作
谈职责:
勇担责任成就大道人生
武汉之行中,周仲辉团队共计收治了约300个病人。其中有一个特殊的病人,他就是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医生——伍威凯。
一天,周仲辉发现伍威凯即使不值班,每天晚上都工作到很晚。询问后才知道,伍医生的妻子是ICU护士,妻子感染后又传染给了伍医生的父亲,现在父亲住院,他每天除了看病还要照顾父亲。
“他父亲病得已经很严重了,氧合只有50、60mmhg,当时需要给他父亲上呼吸机,但是呼吸机用完了。”周仲辉很是着急,当晚就联系了湖北10多家医院和四川省卫建委寻找,但都没有空置的。大概又等了两天,终于等到一个呼吸机空了出来才给伍大爷用上。遗憾的是,伍大爷最终没能抢救过来,而就在伍大爷去世的当晚,伍威凯也确诊感染。
“很难过,可能跟我们初期治疗没有跟上有关。”回忆一起来,周仲辉满是遗憾。“好在伍医生发现得比较早,经过及时医治,在我们回四川的那天,伍医生顺利出院了。”
这件事让周仲辉至今难以忘怀。作为南充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南充市委副主委,援鄂回川后,周仲辉尽力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积极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建诤言、献良策。而其中他最为强调的,便是重视院感问题。
“武汉很多病人最初可能只是简单的感冒,是在没有任何防护的状况下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被感染上的;而一旦医务人员感染,医院只会更加瘫痪。所以我希望能加强医院特别是基层、社区医院的院感工作。”因此,在撰写的《加大重大疫情防控 夯实公共卫生基础》一文中,周仲辉提出增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能力建设,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社区医疗机构的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等10条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部分建议被采纳实施。
“逢艰险不避,遇名利不争,扛使命不悔,行大道不移。”在疫情期间写到周仲辉的文章里,作者这样评价他。问起对这一评价的看法,周仲辉说:“我做的工作很平凡,就是当了一辈子医生,但我对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
周仲辉与病人交流
谈医患:
诚恳待人彰显医者仁心
对于一名医生而言,每天见到最多的就是病人。工作中,要打交道的是病人;实践中,也是病人的信任在帮助医生成长。谈到自己医治的病人,周仲辉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了,但回首望去,却总有那么一些病人让他记忆深刻。
最让周仲辉无奈的是2016年接诊的一个特殊病人——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
“其实病人发现得比较早。接诊时,他还能自己从救护车上走下来同我交谈。”但病情恶化很快。“上午来的时候CT只看到右上肺有一个小片阴影,晚上再看就扩展到了双上肺。第二天早上就进入ICU,双肺全阴影了。”
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周仲辉竭尽全力,医院成立了专家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也派专家组前来支援,但没能阻止病情的恶化。“三天的时间,我们几乎什么手段都用了,但病人还是三天后就去世了。”
这件事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一样,给周仲辉带来强烈震撼:“我们长期看惯了常见的传染病,但真正当一个新发传染病出来以后,它到底怎么样?我们有什么医治办法?我当时就想,这么危险的病人如果在人群中流行的话,那真是不得了。”
“所以我常常告诉学生,尽管现在医学发达了,但很多未知的东西还会不断地出现,一些新发的难题我们还没办法解决,医学的进步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懈的努力。”痛定思痛,这一病例让周仲辉不断寻求专业技术的进步。
有无奈,也有感动。这来自于许多年前治疗的一个老太太。
“老太太来自农村,因为自己不太注意,由简单肝炎发展成慢性肝炎,最后形成肝硬化并伴有腹水,严重后才来医院。”周仲辉接诊后,对她做出正确诊断并治疗,逐步让病情得到稳定。出院后,老太太几乎每年都专程从乡下坐车来看望他,并且每次来都送上一双她自己手工纳的鞋垫。这件事至今都让周仲辉很是感动:“作为医者治病救人是理所应当的,但病人对我的这种感激也鼓励、激励着我。”
病人是友亦是师。数十年的工作中,正是与一位位病人的共同努力,才得以造就周仲辉的仁心仁术。“竭尽全力去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这是医学生誓言里的内容。作为医生,我几十年如一日为病人服务,坚守了自己的初心,无怨无悔。”
在治病中精益求精、在教学中倾囊相授……而今,脱下防护服,回到工作岗位,周仲辉的生活回归平淡。这个曾经冲在武汉前线的医者,依旧活跃在医务工作一线。(本报记者 罗潇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