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是枇杷树的开花期。攀枝花市米易县草场镇的龙华村、晃桥村、顶针村、碗厂村联合召开了一次村民座谈会,大家一起商量下一步“枇杷产业如何发展”。1个产业联动4个村庄,这是攀枝花市为破解单村发展力量薄弱难题探索出的“解题思路”。
近年来,攀枝花市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县域片区发展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以“党建链”串联“产业链”,实现片区内组织联建、资源联享、产业联动。
统筹特色“齐步走”
联合成立枇杷专业技术协会、每月25日组织农技培训、实现农资统购农产统销……龙华村党总支书记杨利贵数出一连串的“抱团”动作。
“抱团”带来什么好处?杨利贵觉得最大的“利好”体现在特色产业发展上。上述4个村都以枇杷为主要产业,在片区联合党委指导下,大家统一种植技术和产品标准,形成了品牌效应。“统筹协作,更容易拿到大型商超和企业的订单,销售渠道更稳定,农资也可以实现集体议价。”杨利贵举例,枇杷种植需要套袋,以前一个袋子要0.1元,现在4个村集体采购可压减到0.08元,“下一步,我们计划成立联合公司,真正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齐步走’。”
开展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以来,攀枝花市按照“地域相邻、人缘相亲、产业相近”原则,统筹设置15个乡镇级、72个村级片区联合党委,并根据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需要,统筹产业园区、“两新”组织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成立18个产业链党组织,推动优势资源规模集聚,形成晚熟芒果、早春枇杷、蚕桑等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区。
如今,各片区搭建起枇杷科技小院、果蔬新品种繁育基地等创新平台,实施果干、果汁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逐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
优势互补“强带弱”
“今天大纸房村有走地鸡18只,鲫鱼30公斤,欢迎选购……”近日,攀枝花市仁和区大河中路街道渡口社区的不少居民在小区微信群中看到这样一条信息,发布信息的是渡口社区的工作人员。
渡口社区党委书记熊昌文解释,渡口社区集体经济发展较好,辖区内有企业1300余家,能够提供产品销售渠道和大量务工岗位。其中仅攀西汽车产业服务集聚区就创造了3.1万余个就业岗位。而仁和区中坝乡大纸房村是仁和区的少数民族集居村之一,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但种植养殖产业和劳动力资源却比较丰富。两地优势互补,于是今年渡口社区与中坝乡大纸房村签订“强村带弱村”帮带协议,围绕基层治理、就地务工、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信息渠道畅通5个方面开展帮带。“以此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效实现双边群众共富双赢。”大纸房村党支部书记李飞说。
据了解,通过采取“强村带弱村”“镇村联动”等共富帮带机制,攀枝花市广泛开展片区党建共建活动,联合实施集体经济项目18个,合作打造共同富裕“幸福农庄”等共富基本单元10余个,组织“土专家”“田秀才”4000余人次跨乡镇、跨村开展农技指导等服务,有效促进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兰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