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0 期 / 第4版:科学生活
“春捂”到底该“捂”哪?这几点很关键!

俗话说春捂秋冻,春天人体阳气开始向外升发,毛孔逐渐张开,而倒春寒时寒邪为盛,寒主收引,有寒冷、凝结的特点,易损伤人的阳气,轻则让人体表受寒、肠胃受寒,重则让人的血液流动变慢,甚至凝滞,脉道僵化。因此,正确春捂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正确春捂

那么,如何正确春捂呢?以下几点需注意:

春捂要适时。春季气温回升不稳定,不要过早过快地脱掉厚衣服。建议遵循“815”原则:如果昼夜温差超过8℃,则应继续保持春捂状态;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且持续一周左右时,再考虑减少衣物。

春捂有要点。春天是风的主场,风会和寒、湿等邪气相结合,从而入侵人体。所以防寒保暖尤为重要,特别是头颈部、腰腹部、背部、膝和足。

春捂需适度。春捂并非衣物越厚越好,以身体感觉温暖舒适,不出汗或微微出汗为宜。穿衣要遵循上薄下厚,而随着气温回升,减衣应循序渐进,先减上衣,后减下装;先减外套,再减内层衣物。

春捂应有别。体质虚弱的年轻人、抵抗力弱的老年人、久病者以及儿童的抗寒能力较差,因此春捂时间应更长,保暖也应更为注重;青壮年中体质偏燥热、阴虚或湿热者不一定适合春捂,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缩短时间。

温热饮食养脾胃

在春季,除了正确春捂外,建议大家在饮食上注意温热饮食。春季是肝旺之际,饮食宜少食酸多食甘,增加绿色蔬菜摄入,适当食用辛香食物,以使肝气顺达、气血通畅。同时,这一时间需特别注意兼顾祛湿健脾。在倒春寒期间,脾胃最易受伤,因此健脾养胃,饮食也要。推荐以下食材:

健脾养胃。山药、莲子、芡实、薏米、红枣、小米、南瓜、胡萝卜等。

温中散寒。生姜、葱、蒜、桂皮、花椒、羊肉、牛肉、鸡肉等。

运动与情绪双管齐下

除了饮食调整,适当运动也是抵御倒春寒的好方法,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节奏较为舒缓的运动,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之间,以微微出汗、身体发热但不感到疲劳为宜。

春季肝气旺盛,稳定的情绪可让气机运行顺畅,肝脏疏泄功能得以发挥,避免肝上火。充足的睡眠是情绪稳定的基础,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做到早睡早起,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睡前可泡脚驱寒助眠。此外,还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加强社交、听音乐、冥想等方式调整情绪状态。

(综合自新华网、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