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峰在村民家指导养蚕枝术
双龙寨村新修建的产业联网路
“刘书记这个人工作实在,总是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家的事做,若不是刘书记的帮助,可能我早就不在人世了……”提起刘书记,广安市岳池县酉溪镇双龙寨村4组88岁的李福珍老人感激地说。而李福珍老人说的刘书记,就是双龙寨村第一书记刘冰峰。
近日,记者一行走进双龙寨村,蜿蜒的村道、成片的桑树、干净整洁的院落,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呈现在眼前。“完全没有想到,4年时间,这个小山村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刘冰峰说。
解决全村出行难题
双龙寨村位于岳池县东北部,酉溪镇距岳池县城25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232户821人,曾有贫困户35户147人,贫困发生率17.9%,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村。
2015年7月,第一次到双龙寨村,迎接刘冰峰的不是热情的村民,而是一条弯多坡陡、路况极差的泥结碎石路。“我开车去村上,车子陷进了泥坑,保险杠也被大石头挂烂了,还是请了附近的村民帮忙才脱困。”第一次进村时的场景让刘冰峰至今仍历历在目。双龙寨村艰苦的环境让刘冰峰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到双龙寨村后,刘冰峰便跟着村干部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双龙寨村山高坡陡,村里不仅无主导产业、无集体经济、无群众活动场所,甚至还有两个组连公路都没通。”刘冰峰说。
“早些年,双龙寨村没有一条水泥路,凡事都靠肩挑背扛,东西都难运出去。”关于村道路的艰苦,村民黄戴军深有感受。村民们纷纷对乡村公路充满期盼。
要致富先修路。刘冰峰和村“两委”班子积极向上反映,多方筹措资金进行交通改造。2015年以来,全村共新修建通村水泥路4.5公里、泥结碎石路2公里、通组路3公里、入户便民路4.7公里,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形成了村、社、户、田全覆盖的道路网,村民们交通难、运输难问题全面得到解决。
“现在我们出行方便多了,车子直接开到家门口。”村民黄戴军高兴地说。
双龙寨村主任杨申隆说,村里的路通后,经常能看见刘冰峰的车奔驰在村里,为村民运输农副产品、下乡宣传政策。四年时间里,他的车跑了12万公里里程,他也从初出茅庐的“新手”,跑成了驰骋沙场的“老将”。车印、足迹留在了他的扶贫路上,也深深地烙在了村民的心里。
提升村民生活水平
道路修好后,村民出行方便了。但村里很多房屋老旧,年久失修,摇摇欲坠,住房安全问题时刻牵动着刘冰峰的心。同时,村民缺水问题、通讯信号差、用电困难等问题也让他揪心。
为此,刘冰峰及村“两委”班子积极向上争取项目,通过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住房改造等项目实施,改善村容村貌。2015年以来,全村新改建住房32户,五改三建28户,发展庭园经济15户;新安装自来水184户,基本实现在家农户全部通自来水;新建山坪塘2口、蓄水池2口;新建成移动信号基站1座,改造升级变压器2台,全村基础设施全面加强,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生活质量的提升在李福珍家得到了完美体现。记者一行走进李福珍老人家,只见屋内屋外干净整洁,生活用品摆放有序。见到同行的刘冰峰,李福珍老人热情地喊道“刘书记,刘书记,你们快到屋里坐。”随后,李福珍向记者讲起了她家情况,她有四个儿子,两个儿子已过逝,一个患有精神疾病,另一个是残疾人,家中老木屋更是摇摇欲坠,年迈的她曾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四年前,刘冰峰得知情况后,立即与村干部想办法,找来了工程队进行危房修缮,建厨房、修厕所、装水电,从年初忙到年底,还按政策为她申请到全额低保。“真是太感谢刘书记了,逢年过节都会来看我,真正的把我当亲人。”李福珍感激地说。
“刘书记有时为了争取项目支持,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为了项目实施,不厌其烦地沟通协调;有时为了迎接上级督导,熬夜到凌晨三四点,只为不出纰漏;有时加班太晚,懒得去驻村工作组的食宿点休息,几个椅子一摆,便呼呼大睡。”刘冰峰的艰辛,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为双龙寨村做了许多实事好事,村民们充满了感激。
“他刚来村里时,办公条件十分简陋,住在一所废旧的学校内,连洗澡都成问题,村上领导班子十分担心他,从城里来到贫困山村,挺得住吗?坚持得了吗?没想到四年来,刘书记吃住在村里,后来连贫困户家的电灯开关在哪儿,他都一清二楚。”杨申隆说,在扶贫路上,他褪去了机关气,沾上了泥土香,时刻谨记第一书记工作职责,用实际行动默默践行着,受到了群众及村干部广泛好评。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看着基础设施一步步改善,刘冰峰又开始思考怎么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他通过走访了解到,双龙寨村种植桑树面积广,但村里养蚕的村民却不多。原因在于劳动力不足、养蚕技术落后。不过,不少村民一直保留着养蚕的传统。
“我决定将村上的桑蚕养殖业重新‘捡’起来,在养蚕上做文章。”于是,他带着村干部下村走访,了解村民对于发展蚕桑产业的意愿。
然而,村民们却不愿意把桑园、自家土地流转给业主。为此,村干部经过多次商议,提出了“小蚕共育”的思路。刘冰峰介绍,“小蚕共育”就是把养蚕数量少、设备条件差的农户组织起来,小蚕期集中统一饲育,到了大蚕期再将蚕分到各户饲育的形式。这样不仅节约了出蚕时间,还增加了成活率。
为尽快把蚕桑产业发展起来,刘冰峰依托广安市农学会的资源优势,邀请了蚕桑专家多次到村里进行技术指导。最终通过补种桑树、改良桑园、推广新型上簇技术、发展桑枝菌种植、利用产业基金开展蚕茧收购等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又提高了产业化程度。
有了蚕桑产业的支撑,双龙寨村于2017年成功摘掉了贫困村帽子。2018年全村养蚕量突破400张,实现利润近60余万元,养蚕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000元。仅“小蚕共育”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6000元,全村集体经济从2015年的0元增至2018年的60420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长效发展。2018 年,刘冰峰被省委组织部表彰为“2017年度四川省贫困村优秀第一书记”。
通过养蚕,双龙寨村村民蒲心由获益颇多。走进蒲心由的家,大门用沙网拦着,里面一排排蚕簸摆放有序,蚕子已起4眠,准备上簇收茧,他告诉记者:“这期我养了2张蚕,一年能养4期蚕,全年可收入6000元。”接着,他又掰起手指头给记者算起了账,去年他家用梯式养猪方法,一次养猪3至5头,一年出栏肥猪11头,收入1.8万元,说到他养的猪蒲大爷笑得合不拢嘴。“若不是刘书记的帮助和鼓励,我肯定脱不了贫,真心感谢村干部,让我过上了幸福生活。”蒲心由说道。
“现在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蚕,在家村民人均养蚕1张以上。”刘冰峰说,蚕桑织就了双龙寨村的“致富网”,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幸福。
“接下来,将大力推广‘小蚕共育’模式,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向周边村辐射,带动全镇蚕桑产业发展,把蚕桑产业做大做强。”如今,刘冰峰的驻村工作已结束,回到了广安市农业农村局。虽然人离开了双龙寨村,但他的心却时刻牵挂着那里的村民,还在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周宇 本报记者 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