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国宏
浅夏姗姗,端午临近。每每这时节,老家人都会跟晚辈讲起40年前的那两盆黄米粽子旧事。
我的老家位于辽南农村,当地沿袭一种雷打不动的风俗:过端午,吃黄米粽子。包粽子用的大黄米是当地的特产,家乡人只用它来包粽子,绝不用其他米来替代!老家人执拗地认为:传统文化中的端午粽子就是用大黄米包的,如果改用其他米包粽子,一是不正宗,二是如同用鸡来做“北京烤鸭”,亵渎了节日!
40年前的农村老家还很穷,而且那年,整个屯子只有我家在前一年种了大黄米。换句话说,全屯子只有我家才能包出正宗的端午黄米粽子!
那年的端午节前夕,乡亲们火急火燎地到处“淘弄”大黄米,可最终还是没有弄到。我的父母知道这件事后,拿出了家里所有的大黄米,全家人挑灯夜战,连夜包好并煮熟了两大盆黄米粽子。
第二天是端午节,当全屯大人孩子们坐在土炕上,为过节吃不上正宗的黄米粽子而唉声叹气时,我的父亲和母亲每人端着一大盆煮得青莹莹、鼓溜溜、香喷喷、甜滋滋的黄米粽子上门啦!
全屯人都愣了!——大家都晓得这两盆黄米粽子的来之不易,更懂得这两盆粽子深藏的乡情乡意。于是你推我让,说啥也不肯收。两盆粽子端了一上午也没有发下去。
我父亲急了,把村中几位年长者请到我家,父亲当众问了乡亲们两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同喝村头那口土井水的?”“我们是不是同住在一块土上的?”乡亲们感动得当场落泪,二话没说,便主动请缨把两盆黄米粽子分发了下去……
那年的端午节,全屯人都吃到了绝对正宗的辽南黄米粽子!
那年的端午节,也成了全屯人终长久以来都忘不掉的节日!
两盆黄米粽子,突然间拉近了全屯人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在以后的数十年中,全屯竟未发生一起民事纠纷,邻里之间互敬、互爱、互谅、互让,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尤其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父母当年端午节发粽子的事,被全屯人当成了“佳话”,一代代地讲了下去。每每乡民之间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时,只要有人提一句“想想钱大哥那年端午节挨家送粽子……”得,满天云彩,立时消散!
后来的每年端午节,我家都能收到乡亲们送来的新鲜蔬菜、咸鸡蛋、小鱼小虾什么的。
节假日我回老家时,乡亲们常跟我讲:“你爸你妈当年那两盆粽子呀,打下了咱屯子连续数十年‘平安村’的基础哩!”
生活中一份真情的善举,有时竟然会成为伴随我们一生的、星火燎原般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