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0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驻村更“助村” 实干换称赞
——曹坝村驻村工作队交出暖心答卷

近日,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曹坝村村民刘正喜回忆起驻村工作队帮他解决枇杷采摘、销售难题的经历,感慨万千地说:“他们就像家人一样关心我,时刻把我的困难记在心里,为我办了一件大好事。”

这支扎根乡村的队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不忘初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着温暖篇章。

解燃眉之急

汗水浸润丰收路

春末夏初时,刘正喜的枇杷园里硕果累累,但他却愁容满面:老两口身体欠佳,子女远在外地务工,果园丰收,既无力采摘,更无从销售。

同村的李元书同样陷入困境,丈夫此前给枇杷套袋时意外摔伤,现在眼看着金灿灿的枇杷全部成熟,不及时采摘将烂在枝头,她心急如焚。

丰收的喜悦被现实的困境冲淡,而这一切,都牵动着曹坝村驻村工作队队员的心。

“群众眼里的难事,就是我们心头的大事。”曹坝村驻村工作队闻“困”而动,迅速摸排并走进10余户困难家庭的果园,采摘、搬运、分拣、装箱……驻村工作队成为“抢收突击队”。

“那天正下着小雨,我以为没人来帮忙了,结果驻村工作队队员邓艳带着人,踩着泥就进了园子。”刘正喜回忆道。驻村工作队队员们不惧风雨,汗水浸透衣衫,手上磨出血泡,采摘了5000多千克枇杷,用实际行动为村民排忧解难。

破销售之困

小车厢打通大市场

曹坝村驻村工作队深知,解决一时的采摘难题只是权宜之计,打开销路才是治本之策。酒好也怕巷子深,果子再好,也要宣传推广。秉持着这样的理念,驻村工作队开启了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销售模式。

他们积极搭建村内农产品展销平台,同时主动对接商超、电商,拓宽销售渠道;组建“义务送货车队”,车厢里总是堆满贴着农户名字的果筐。“最忙那几天,到晚上9点过还在送货,驾驶座旁边还放着没啃完的面包。”邓艳说。

从最初村民的怀疑,到后来的信任,曹坝村驻村工作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柑橘、黄桃、翠冠梨,还有农户自家养殖的家禽、鸡蛋,这些带着“土”气的农产品,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一车车运出山村,走向广阔市场。

暖民心之光

点滴实事照亮振兴路

曹坝村驻村工作队的付出,远不止于此。在走访过程中,他们发现村里路灯年久失修,给村民夜间出行带来极大不便。经过多方奔走,驻村工作队争取到1.5万元资金,为村里安装了26盏崭新的路灯。

“邓妹妹,今晚路灯亮堂堂,我们出来散步都不用摸黑了。”村民游先群高兴地对邓艳说。看着游先群脸上灿烂的笑容,邓艳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从争取资金修建村道,到调解邻里纠纷……曹坝村驻村工作队的为民实事清单越列越长。

“从‘书记’‘主任’,到‘小邓’‘小王’和‘邓妹妹’‘王大哥’。他们不是来‘下乡’的干部,是我们盼着回来的‘家里人’。”村民李义莲感慨地说。

这一句句由衷的称赞和一份份真诚的信任,是乡村振兴道路上最坚实的基石。

“驻村干部就是要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实干+真诚+坚持’,就能感化群众,就能让群众信任党的干部,基层工作也就能更好地开展了。”金龙镇党委书记郭永良的话语,既是对曹坝村驻村工作队的肯定,也饱含着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期许。

夏天的风再次拂过曹坝村的果林,新挂的果实下,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中,正孕育着更加美好的明天。曹坝村驻村工作队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践初心,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为民之歌。(冉茂权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