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9 期 / 第6版: 地方报道
仁寿县:构建就业创业新格局 助力返乡农民工“双向奔赴”

人力资源市场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红底黄字的招聘信息,大厅里人头攒动;电子制造企业包吃包住+五险一金的招工信息格外醒目,吸引不少返乡农民工驻足咨询;各乡镇组织的送岗下乡大巴车,载着返乡农民工前往企业实地参观;返乡创业的号角在广阔乡村吹响,特色产业带着群众共同增收致富……近年来,眉山市仁寿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呈现出双向奔赴的新气象,这种就业有门路、创业有平台的生动局面,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愿望。

回流归乡 安身有靠

“2024年,我从上海回来,当时通过县上的招聘会,应聘到了信利(仁寿)高端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上班。”38岁的李瑞芬是仁寿县大化镇人,说起返乡后找到的工作,她十分满意,离家近,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收入也稳定。像李瑞芬这样的回流故事屡见不鲜。近年来,越来越多曾在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打拼的农民工选择返乡,他们将在外习得的技能带回家乡,忙碌在仁寿县的各家企业里。

为服务好返乡农民工,仁寿县构建起县、乡、村、驻外四级农民工服务体系,形成了以县农民工服务中心为圆心、输出地和输入地为服务半径的服务网;同时,创新探索打造了集大数据、媒体平台、热线等于一体的服务平台。

此外,自2023年起,仁寿县实施游子归乡·乐业家乡专项行动:利用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108场招聘会和创业讲座,提供3.3万个就业岗位;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变身为返乡服务站,配备工作人员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报名等一站式服务,为返乡就业者提供了有力支撑。

返乡创业 事业有成

作为农民的女儿,我早已深深扎根于农村这片热土,在家乡的沃野上,我也做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在仁寿县谢安镇新民村,52岁的陈桔英看着绿意盎然的农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3年,陈桔英拿出多年积蓄,流转了30亩土地,在家门口建起种植基地。2015年,仁寿县桔之萄家庭农场正式成立,陈桔英带着满腔热忱与坚定信念,一头扎进了农业创业的浪潮之中。农场成立后的10余年间,陈桔英不断探索前行,大棚面积从最初的30亩扩展到120亩,小番茄加草莓套种技术也成为当地的致富密码。目前,陈桔英已带动6户种植大户加入小番茄和草莓的种植行列,农场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今年48岁的李诘于2020年回到方家镇东岳村,他把在外务工学到的玉米种植技术也带了回来,当年便流转了200亩土地进行宜机化改造,建成玉米种植基地,探索两季玉米+一季萝卜的精播高产技术。同时,他还牵头成立合作社,为当地群众提供就近务工机会,实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带动周边群众抱团发展。

像陈桔英、李诘这样的返乡创业者在仁寿县还有很多,他们带回了资金和技术,更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商业模式,创业项目涵盖服务业、农业等,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蓬勃活力。

农民工是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做好服务,让他们回来能就业、创业能成功,为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仁寿县农民工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县还将通过加强就业岗位收集发布、强化技能培训、优化就业创业服务等举措,助力更多归雁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精彩篇章。

(潘建勇 郭侨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