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9 期 / 第6版:乡村宜居宜业
万山村:党建引领绘出幸福和谐新画卷

万山村位于广元市旺苍县北部山区,村域面积23平方公里,共547户1903人,距离县城75公里,正如这个村子的名字一样,村子里层峦叠嶂、沟壑纵横,仿佛被“万山”环抱。

过去的万山村,是一个典型的秦巴山区深度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党支部牢牢抓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巧聚政策资源、激发内生动力,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村容村貌和乡风文明稳步提升,万山村也发生了由表及里的蜕变。

抓牢改革契机 夯实党建基础

该村党支部以村建制调整改革和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全面完善党组织架构、清理党员组织关系,通过落实归巢创业等人才回引政策,吸引4名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回乡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班子成员新增大专学历3人,平均年龄从51岁降至44岁,实现学历、年龄“一升一降”。

为加强外出务工党员管理,该村党支部在外出务工党员集中的山西省运城市建立3个党小组,并重点选优配强了3名党小组长。“我们村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想要体现村党组织的凝聚力,不但要把党组织建在村里,更要建在流动党员心上。”该村党支部书记陈正说道。

此外,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的根本保障。万山村党支部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党小组会议讨论村内公共事务、安排党内工作任务;每半年到务工聚集点召开座谈会议,3个党小组长采用微信群等方式带头落实联系党员群众的任务,并通过党小组群视频的形式,在线讲党课,编发党课材料,及时跟踪掌握每位党员去向,把党旗牢牢插在生产工作的前沿阵地。

紧跟政策东风 壮大产业发展

为改变落后的发展面貌,万山村党支部牢牢抓住交通不便这一限制发展的“牛鼻子”,在解决土地闲置、产业空虚等系列问题上搭建“链式效应”。

过去,每逢赶场天,村民常永培天未亮就要出门,天擦黑才到家,改善交通条件成了他最大的诉求。但是在2015年村内修路时,常永培不但要投工投劳,而且他家的土地还要被占用,因此常永培心里犯起了嘀咕。村党支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上门与常永培交流谈心,打开了常永培的心结。在村民动员会上,常永培主动向大家号召:“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不但人进出方便,农产品才能卖出去。”

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全村群众共筑“幸福路”。依托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支持,全村新建村社道路20公里,硬化13公里,实现了村民小组通硬化路和农户通入户路两个“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路修好了,产业园区建设紧随其后,全村先后建成藤椒、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园区1100余亩,并逐步配套了冻库和核桃加工厂等设施,产业链进一步延伸,销售利润得到有效提高。与此同时,村党支部通过出让土地、出租库房等方式,有效盘活村内闲置资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

在村党支部的鼓励支持下,村民姜贤清顺利申请到小额信贷5万元,开始探索黄羊养殖技术,短短几年时间,姜贤清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20户,实现了户均增收2000余元,一跃成为“致富带头人”。

激发内能动力 深化乡村治理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实现乡村善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意。万山村党支部积极探索,挖掘老党员老干部“忆党史、话初心”的历史引领、外出务工党员“眼界宽、头脑清”的理念引领、村“两委”“道德红黑榜”的评议引领、村民自治组织“村规民约”的约束引领和县乡村三级文明创建活动的新风引领五大作用的“1+5”引领治理基础制度,激活内生动力,实现了村风村貌的根本性改变。

在该村党支部的号召下,外出务工的党员也时刻关注家乡建设,在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作用,主动捐款捐物。同时,村党支部还提出“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丽万山”行动口号,全村坚持优化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精神风貌三位一体,统筹推进门前“双包”、人居环境整治、文明新风实践等创建活动,实现了碧水蓝天自然美、人勤户洁环境美、和谐礼貌人文美的统一,有效扭转了偏远山村的落后面貌。万山村也从过去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彻底蜕变为远近闻名的幸福村、四好村。

夕阳下,站在万山村的山顶向下遥望,一条条宽阔平整的村社道路沿着红瓦白墙的房屋蜿蜒至家家户户,一片片产业园在山间错落有致。这一幕幕安宁祥和的景象,与乡亲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共同勾勒出一幅幸福和谐的美丽画卷。(唐福升 徐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