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1 期 / 第5版:科教兴川
校内校外两手抓 回归初心再出发
我省第一年“双减”成绩单出炉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截至目前,“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已一年,四川省做得怎么样?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成果?

8月5日,笔者从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获悉,我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双减”的决策部署,按照“校内保障、校外治理、疏堵结合、防范风险”的总体思路,坚持促进校内教育提质增效和深化校外培训治理两手抓,坚定不移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一组数据,直接展现“双减”成绩。目前,全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作业总量和时长有效控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54.12%提高到100%;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教师课后服务参与率分别达到97.6%和93.3%;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明显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双减”前的7029家减少到471家,减少93.3%,“营转非”“备改审”工作任务全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参训学生由“双减”前的49.5万人减少到4.99万人,减少89.9%;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全部实行政府指导价,培训收费降低约75%;严禁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开展学科类培训,非节假日学科类培训时间由“双减”前的每周30学时以上压缩至每周10学时内。

多份文件,切实建强学校教育“主阵地”。我省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考试和作业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推动各地各校普遍建立作业总量审核公示和质量定期评价等制度机制;将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培训纳入省培项目。编制发布小学语文等14个学科作业设计与使用建议,开展作业质量评选督查,探索建设考试与作业信息化数据库,坚决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水平,我省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随机推门听课常态化机制,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和“精品课”遴选活动。依托“四川云教”提供免费优质教育资源在线课程近8.2万节,服务学生74万余人。强化课后服务课程化,完善“减负、提质、强服务”的政策指导体系,全面实现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5+2”模式全覆盖。各地各校积极探索推进寒暑假和周末托管服务,在解决家庭接送和看护困难的同时,有效吸引孩子回归学校,家长学生满意度均超过95%。

打好组合拳,全面落实线上“实名制”管理。在全国率先建立“四川省校外培训机构信息管理平台”,连通学籍、教籍系统,对培训教员、参训学员实行实名制管理;连通银行监管账户,对机构预收费实行全额监管。实施管理部门在平台开展审查审核和日常监管,有效避免“退费难”和“卷款跑路”等问题出现。全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和96%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纳入平台管理。全面强化线下日常监管。教育、公安、网信等多部门联合,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巡查机制,严肃查处“超前超纲”培训,严厉打击隐形变异培训。一年来,省市县三级10万余人次先后参与巡查工作,排查各类机构7.7万余家次,发现并查处违规机构1520家、无证照机构1782家,处罚机构1930家。全面加强风险防控。公安、教育、信访等部门协同,建立省市(州)应急处突协同机制。21个市(州)开展了风险评估和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实施精准防范,先后排查倒闭(“爆雷”)或潜在风险(“冒烟”)的机构1000余家次,“爆雷”“冒烟”风险实现动态清零;公安、信访、网信、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妥善处置教育机构倒闭引发相关涉稳事件,有效防范化解涉稳风险。

同时,我省做好积极推进成都市作为全国“双减”改革9个试点城市之一的试点工作,建立“1+N”政策制度体系,首创银行托管、风险保证金“双管齐下”预收费监管方式,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陈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