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咕咕咕……”近日,走进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楼影社区7组的一家养鸽场内,上万只鸽子正悠闲觅食,此起彼伏的“鸽”声交织成乡村振兴的昂扬乐章。
这家养鸽场常年存栏2万对种鸽,每年出栏10万余对商品鸽,是当地较大的养殖场,吸纳了1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我们每天早上5点就开始查蛋,记录数量和位置后,第二天就将其挪入孵化器,半个月后,再把出生的乳鸽挪出来放入鸽笼和种鸽一起喂养。”楼影社区村民张红彦告诉记者,他和妻子一起在该养鸽场工作,年收入加起来13万元左右,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彰加镇,养鸽产业已有多年历史。20多年前,彰加镇几户农户从广东省引进种鸽饲养,产生的经济效益明显,引起了彰加镇人民政府的重视。自此以后,彰加镇人民政府加强引导,大力支持,全镇养鸽产业开始规模化发展。
但彰加镇养鸽产业发展的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零星散养到年出栏千万只的规模化养殖,养殖户们一同走过了跌宕起伏的创业路。2019年,受多种因素影响,养鸽产业迎来“寒冬”,分散经营的短板暴露无遗——品质参差、环保隐患、价格波动,让养殖户们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彰加镇人民政府认为,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消费者对高品质鸽子的追求,单打独斗的养殖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彻底摆脱困境,彰加镇人民政府积极引导养殖户转变思路,推动鸽子养殖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2020年11月,彰加镇成立了养鸽专业合作社,并成功注册“华仁鸽王”商标,将分散的养殖户聚集起来,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养殖户”模式,抱团发展特色养鸽产业。同时,当地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和鼓励养殖户打造畜禽养殖品牌,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通过科学管理、诚信经营、明码标价,养鸽专业合作社赢得了川内养鸽户及全国鸽子销售商的青睐,“彰加鸽”在成渝地区市场也占据了一定分量。仁寿县及周边市县养鸽户纷纷加入养鸽专业合作社,全国很多鸽子销售商慕名而来,探讨考察合作事宜。
如今,彰加镇一座座鸽舍林立,全镇现有养殖户达103户,存栏种鸽30余万对,年出栏商品鸽近千万只,年产值达1.3亿元以上。养殖户靠着养鸽产业,奏响了致富曲。(郭侨 潘帅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