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6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邻水县“党建联姻”激活集体经济“致富密码”

近日,在广安市邻水县石滓镇大河坝村脐橙产业园里,村民们正忙着给脐橙苗木修枝、施肥、灌水,脸上洋溢着笑容。“我们与邻水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发集团”)党委开展合作以来,每年除了收租金、分红外,还可以到园区务工赚取薪酬,这样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大河坝村党支部书记谈德飞说道。

据了解,大河坝村是邻水县最早建设的一批新农村。成立初期,村级集体经济仅有零散的30余亩脆红李,规模小、技术储备不足、销路不畅,年收入仅8万余元。2022年,该村率先在全市成立村级脐橙产业综合党委,通过“片区党委+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联合周边4个村(社区)和农发集团,大力发展“四季优橙”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达49万余元。

大河坝村的可喜变化,得益于邻水县推行“特色产业片区党委”模式。去年以来,该县坚持党建引领,遵循“因地制宜谋发展,特色产业抓示范”工作思路,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镇村片区综合党委建设的方案》,以国土空间规划的中心村为基础,推动地域、资源、产业等相近行政村、县属国有企业、合作社党组织跨条块组建“特色产业片区党委”抱团发展。先后成立脐橙、蔬菜、粮油、药材种植等79个特色片区党委(党总支),链接生产、加工、销售等上下游42个功能型党支部;建立健全议事决策、统筹协调、利益联结等机制,明确4大项、13条具体职责任务,凝聚产业链上各环节最大合力。

“成立‘特色产业片区党委’就是要通过‘党建联姻’,集聚人才、资金、项目、土地等资源,着力破解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瓶颈。”该县分管党建工作领导介绍道。为此,邻水县配套实施了集体经济“消薄扶强”专项方案,按照“跨域联动、职能相近、发展互促”的原则,建立由1个产业片区党组织牵头、N个职能部门和“两新”党组织自愿加入的“1+N”模式,充分发挥片区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发展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新业态,鼓励发展以片区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利益联结紧密的片区产业化联合体。同时,建立“四个一”联系帮扶机制,对每个特色产业片区党组织落实1名县级领导、1个县级部门、1家规模企业、1笔扶持资金。

去年以来,该县共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1.6亿元,引入华蓥山蜂蜜文化产业园、沙坝农旅融合发展等产业项目58个,34个县级部门、25家规上企业与特色产业片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同时组建“先锋护邻”粮油、脐橙等专家团队38人,开展农村人才专题培训12期,培训培养村级致富带头人80余人。

机制搭好更要用好,关键在于把责任压紧压实,用好考核目标导向。为推动集体经济落地落实,邻水县委组织部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等部门建立了集体经济“月调度、季评比、年考核”工作推进机制,将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镇、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作为评先评优和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同时,对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可提取5%~20%的集体经济收入作为村干部奖励报酬,以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经过一年探索,该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邻水县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已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49个,5个村收入突破百万,同比增长87.5%,带动村民人均增收500元。

下一步,邻水县将持续强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突出特色产业片区党委示范引领,探索推行“村企联建”“村村联建”等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织密建强集体经济产业链党组织体系,调优育强片区党组织书记,通过飞地置业、抱团置业、投资入股、闲置盘活等方式,整合优化区域资源要素,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增强片区产业竞争力。(涂文龙 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