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4 期 / 第8版:副刊/墨香天府
深深怀念梅跃农同志

■ 李洪福

上周六中午,接到省科协离退休人员工作处朱红梅同志电话,她告诉我,梅跃农同志走了。尽管是意料中的事,但仍是意外的悲伤。

刚刚一周前,我和曾祥炜同志听说老梅从医院回到家里,就去看他。

老梅斜靠在客厅的沙发上,戴着口罩,身上盖了床单,晃眼看去,并无太大变化。看到我和老曾进去,他的眼中露出了一丝兴奋的神情,应该是认出我们。我和老曾与他握手,他的手枯瘦而无力。他坐在那里,平静的听我们说话,但他自己说话声音微弱,为了让我们听到,还取下口罩。这时我才看到他那张已然是皮包骨头的脸。

眼前的老梅哪里还是记忆中那健壮威武的形象,不由得让人心如刀绞。

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是我们与老梅生前的最后一次见面,竟是老梅与我们的最后一次握手。

我与老梅相识,始于2002年初。我从高校调到省科协担任党组书记、副主席一职。2月末我到省科协履新后,分管科普工作的副主席、党组成员梅跃农介绍说,省委宣传部、科协、科技厅三家共办的“三下乡”活动3月初在达州举行。我觉得这是了解科协工作、接触基层科协同志的一个机会,便决定参加。

一周时间的“三下乡”,在每一个宣传点,对于当地的党政领导、基层科协的同志老梅都很熟悉,犹如朋友亲人。他工作充满热情,讲话豪情满怀,始终精力充沛,称得上“拼命三郎”。我发觉他也不是不累,一旦上车,不一会,车上就响起他的鼾声。老梅忘我工作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与鼓舞。

时间长了,我才进一步了解到,老梅曾是全省有名的知青楷模。1975年,四川省委、省革委召开全省知青代表大会,他与孙传琪、巫方安等13名知青一同被授予先进标兵的称号,《四川日报》曾大篇幅登载他的模范事迹。

老梅长期分管科普工作,这是省科协的一项主要工作,包括农技协的发展提高、科普示范县的创建与验收、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等,头绪多任务重。老梅总是带领普及部等有关部门的同志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那些年,四川省的农村科普尤其是农技协工作在全国科协系统处于前列,我曾经不止一次在中国科协召开的全委会和地方科协党组书记会上做过发言交流。这些成绩都记录下了老梅付出的辛劳。

除了分管的工作,对于党组安排的其他工作他也从来都是尽心尽力做好。

2002年,我们和川大承办中国科协学术年会,老梅负责大会的后勤工作,联系落实成都市几十家宾馆、接待参加会议的六、七千位代表,忙得不亦乐乎。会议期间有个别代表对会后的参观安排有意见,反映到大会组委会。我得知情况后,立即给老梅去电话,他和老曾连夜赶到宾馆,直面代表,做好工作。

在建设四川科技馆时,他和杨要武同志负责科技馆人事方面工作,这是一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又比较繁锁的事。2004年12月底,我们一起冒着严寒到刚建成不久的黑龙江科技馆学习取经,返程去黑龙江机场途中,汽车胎被扎,我们一起站在零下二、三十度的车外等候换胎……多年工作,从没听他叫苦,总是任劳任怨,尽力做好。

老梅对人真诚,关心同志,又热情大方,能歌善舞。他的夫人小雷还曾悄悄给我电话,让我帮她关照老梅。他在省里乃至全国科协系统的知名度甚高,朋友很多。每当我到中国科协参加会议,总会有人问起老梅,并说喜欢听他唱《小芳》。

我与老梅相识共事近20年,我们一起在兰州接过2004年在成都承办全国19届青少年创新大赛的会旗;在山西,他带领四川省市州科协同志学习推广科普站、栏、员经验;在广安,他筹办全国百名科技大王进广安的活动;在市(州)、区(县)、县科协、在基层农技协、在科普示范基地……都留下了老梅健壮的身影和匆忙的脚步。

老梅离开我们走了,走得如此匆促,但我永远忘不了与在他一起的点点滴滴。

昨天,省科协在成都殡仪馆举行老梅的遗体告别仪式。祭奠厅里,望着静静而孤独地躺在玻璃罩里的老梅,我才真正感觉老梅已经离我们而去。想着他与我们天人永隔,心里说不出的悲哀。我强忍泪水与老梅鞠躬告别,倘有来世,愿与你再做朋友,再一起共事。

写到这里,我已无法控制住自己。

愿以此文作为心香一瓣奉献于老梅,好兄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