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7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江油市激活乡村发展一池春水


李白文创产业园

乡村道路宽敞整洁,川西民房靓丽宜居,产业区里蔬果满园……绵阳江油市进行乡镇行政区划、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一年后,呈现出的田园风光和产业发展,让人流连忘返。连日来,行走在江彰大地,这里释放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所带来的红利,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百姓心田,扬起奋力迈向新时代的风帆。

村组合并

壮大集体经济

走进战旗镇白沙村,绿油油的水稻随风摇曳,一派丰收景象。

白沙村由原三清、海棠、白沙三村合并而成。合并后的白沙村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要素,整体打造以水稻、中药材种植为主的产业特色村,至今已规划打造3000亩绿色、有机稻田,1000亩特色果园,1600亩中药材科普示范基地,未来还将整体连片打造以水稻、水果、中药材种植为主的农旅融合产业特色村。

白沙村村民肖克秀说:“现在我们家两个人在村上干活,一年能挣到一万六七千元,这是合村以前没有想过的好收入,我们老百姓的钱包鼓了,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一年来,江油市坚持把提升质量作为重点工作,着力补短板、固根基、彰特色,稳妥推进合并村集体经济组织融合,通过直接合并、分布整合等方式实现9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全面融合,213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登记赋码确立市场主体地位。78%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万元。

盘活资产

打造文创地标

走进位于青莲镇的李白故里文创产业园,刺绣、雾山石刻、草编、木梳……一系列精美的文创产品让人眼前一亮。

李白故里文创产业园位于绵江产业带核心区域的原九岭镇上(该镇现已合并到青莲镇)。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江油市坚持政府主导,改造原九岭镇政府闲置办公楼,引入文创艺人、匠人、企业,多方联动探索打造李白故里文创产业园,辐射带动周边文创产业共同发展,努力打造文化新地标。

目前,产业园已吸引了23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手工创意的匠人入驻。

一年以来,江油市全面摸清家底,综合运用租赁、国有公司统一经营等方式盘活镇村闲置资产8.58万平方米,不仅建成了李白文创产业园,还建成了创业孵化园、乡村酒店等各类新业态场所,助推乡镇多元发展。

医养结合

共享改革成果

“住在这里,不仅儿子放心,我也生活得愉快。”提起在新安医养中心生活的日子,李玉珍婆婆是开心的。

李婆婆所说的新安医养中心,便是江油市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成果。江油市原义新镇合并到新安镇,人口逐渐向合并后的新安镇场镇聚集,原义新镇的敬老院、卫生院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而另一方面,原新安镇的敬老院、卫生院又不能充分满足当地3000余名老人的养老需求。

借力两项改革春风,新安镇携手民政、卫生等部门,积极探索建立“两院一体、医养融合”的医养新模式。深度融合卫生院和敬老院,优化整合卫生、养老资源,对集中供养、社会化养老、医疗服务进行分区管理。

新安医养中心负责人何建说:“医养中心采取个人负担、医保报销、困难救助政策兜底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方式,合理分配收益,将社会化养老服务收益用于医养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供养人员生活条件、工作人员福利待遇等方面。”

坚持把增强服务能力作为关键环节,着力提升服务品质,增加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是江油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一直奋斗的目标,为此,江油市不断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增强医疗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城乡教育供给水平。

一年来,江油市标准化建设镇村便民服务机构,委托、下放服务事项107项;规划建设青莲镇、厚坝镇、武都镇、新安镇、雁门镇5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个;统筹推进学校撤并和扩容提质,促进教育资源有效配置。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走过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一周年的江油市,正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向未来挺进。(田明霞 杜丹 雷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