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7 期 / 第6版:理论研讨
全媒体科普宣传的实践与探索


据《2017年成都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成都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5%。总的来看,成都的科学素养水平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但较北上广深等国家一线城市还有较大差距。如何提升科学传播能力?成都市科协在全域成都范围内开展了全媒体科普宣传的实践和探索。

全媒体宣传实践的现状

首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在第一阶段工作中突出主题、关注民生,立足基层、强化服务,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积极协调各成员单位认真开展了全民科学素质宣传工作,针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等人群,开展了不同种类的科普宣传活动。

同时,完善的沟通和人员配置、构建全面的渠道保障、实施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测报告。

全媒体宣传实践与成效

在全媒体宣传开展以来取得了突出成效,节目嘉宾覆盖人群广、收视反响效果佳、吸引了大批专家助阵科普宣传。

在电视平台方面:作为成都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核心项目,《你好科学》紧跟在线答题游戏热点,将普通的在线答题游戏升级为全媒体答题节目;CDTV-2科普微视频《科达小剧场》已播出231期。

在新媒体平台方面:微信公众号“科普熊猫”更是成为成都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官方微信,目前粉丝量达到了16万余人。科普熊猫亮相H5推广在西南地区首次使用了全动画效果,闪亮登场,点击阅读量达到了31万余次。

报纸平台方面:成都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安排了360度全媒体渠道,其中《成都日报》等纸媒刊登报道40余篇。

在地铁、公交平台方面平台方面:在地铁1234号线播放精编版《科普中国》微视频,共播出1650余万次。在成都公交158条线每天早晚播出精编版《科普中国》微视频,共播出231万次。

广播平台方面:成都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率和经济频率播放宣传片,共播放352次。

全媒体宣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宣传策划时间为2017年,当时成都地铁只开通了14号线,计划在未来第二阶段宣传中加入新增地铁线路,让成都地铁全线覆盖科普宣传。

在第一阶段的宣传中,组织多家媒体对成都多位院士进行了采访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缺乏深入宣传包装。

经过半年多的新媒体运营,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离全民覆盖还有很大的距离。在第二阶段的新媒体运营中,要吸引更多人关注科普熊猫公众号,架起群众与科学沟通交流的桥梁。

对于第一阶段的科普宣传,着重于应试教育,在第二阶段的普及中应当从娃娃抓起,针对薄弱科普环节,扎实推进科普宣传。

(成都市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