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7 期 / 第6版:理论研讨
成都市全民科学素质的现状与思考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都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现状

成都市科协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中国科协、四川省科协的部署要求,着力开展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五大”基础工程建设,实现了机制完善、重点突破、能力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科普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科普工作环境得到优化,社会多元投入、资源共享的机制正在形成。

目前成都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领先于西部其它城市;科普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基层科普由“线下”向“线上”跨越,由静态向动态提升,由单一向多元演变;科普优质资源应用更加广泛,目前已建成科普中国e470个,建设科普中国e站示范点53个,覆盖全市90%的区(市)县。

存在问题

目前成都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科普经费不足、科普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

首先,个别单位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全面性重要工作认识不足, 重视程度不够;其次,大部分区(市)县的科普经费均不足1元,在科协机构建制不全、人员编制不足的情况下,更难以开展好各项科普活动和宣传;再次,优秀科普作品缺乏、传播渠道不畅和供给不够精准。

对策及建议

按照市委对标管理要求,到2020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达到15%,才能缩小与我国中、东部同类城市的差距,为顺利完成市委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需认真做好以下几点:要统一思想、强化组织领导;要确保落实工作保障;要丰富科普形式、提升精准供给能力。(成都市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