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5 期 / 第5版:科教兴川
也谈“‘重视’有时也是一种伤害”
——读《班主任生存状态调查》有感

■ 李发蓉

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读书水平。还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句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因此,我愿终生与书为伴。

前段时间,我认真研读了《班主任生存状态调查》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认为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可以读出灵魂共鸣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这本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

当今时代,国家、社会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家长尤其重视孩子学业成绩,教师也非常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离开了以尊重为前提的重视其实是对孩子身心的摧残,会造成孩子与家长、老师的对立,遭到孩子的排斥。

在学校里,特别调皮的学生容易受老师的重视。上课时,老师的目光大多集中在他身上,可等老师一转眼他便又调皮起来,千方百计与老师对着干。如果没被老师发觉,他便沾沾自喜,完全沉浸在与老师玩“躲猫猫”的游戏中,在他看来,老师对他越关注,他就越有成就感,也就越会捣乱。其结果就是一节课下来,老师疲惫不堪,那个调皮的学生也一无所获。

学习成绩特别拔尖的学生也容易受到老师的重视。优等生是老师的小助手、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这样的学生,老师们喜爱、同学们钦羡。如果老师过度重视他们,一味的发扬他们的优点而看不到他们的缺点,势必会让学生骄横跋扈、颐指气使、目中无人、自高自大,不知道怎么和别人合作,也看不到别人身上的优点,更受不得半点委屈和挫折。

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也容易受到老师的重视。他们经常被老师点名,被老师请去开小灶——一对一讲解、辅导……对于老师的格外关照和重视,他们并不领情:有的学生觉得自己老是被老师叫去很没有面子,于是会产生抵抗情绪;有的学生觉得老师那么关心自己,而自己老是没长进,认为自己真不是一块读书的料,于是自暴自弃……

教育的实质就是让人尊重每一个生命,珍爱任何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建构新的生命意义。我们重视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必须从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入手,否则,就会因自己的“畸形重视”使教育教学活动低效,甚至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或敌对心理。

此外,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特别容易受到家长的重视。为了孩子身体健康,家长没少在孩子吃饭方面下功夫。可是家长越重视孩子吃饭,孩子越吃不下去,常常为了吃下一碗饭和菜,家长便无原则的满足孩子提的一些条件。长此以往,孩子们便懂得了“要挟”。于是,便有了被溺爱的、任性的孩子。这些孩子在家长们的极其重视下,吃得也未必比其他孩子健康。而且,在吃饭的过程中,有些家长们除了实行“软”的,还会来些“硬”的,一顿饭下来,孩子怀着不愉快的心情终于吃完,可这却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家长、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尊严。我们不能盲目重视,不能不考虑孩子是否能够接受,否则,你越重视,孩子就越痛,你重视得越深,对孩子的压迫就越重,孩子就越烦。在这种没有喘息的“爱的压迫”下,孩子稚嫩的心灵就将会被压垮、被扭曲。在我们越重视孩子的时候,孩子却并没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我们不妨尝试忽略,也许忽略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实,重视,有时也是一种伤害;忽略,有时也是一种爱。

(作者单位: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