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科技报记者 李霜
公民科学素质由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等三部分构成,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群体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
2020年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新闻发布会现场。
日前,2020年重庆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发布。结果表明,重庆市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持续快速提升,2020年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达到了10.20%,超过重庆市“十三五”发展目标预测区间。
重庆市院士专家进校园开展科普演讲。
跃至全国十二 稳居西部第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了解掌握新时代我国公民素质的发展状况,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于2020年4月至10月组织开展了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
据介绍,2020年重庆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是在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开展,范围覆盖重庆市38个区县及万盛经开区18~69岁年龄段公民,设计样本23370份,回收有效样本23650份,采用网络线上调查和实地线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10.56%,比“十三五”中期2018年的8.47%提高了2.09个百分点,比“十三五”前2015年的6.20%提高了4.36个百分点,比《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前2005年的1.60%提高了8.96个百分点,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目标任务。
其中,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保持快速提升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十三五”发展目标任务。2020年重庆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到达了10.20%,比2018年的8.01%提高了2.19个百分点,比2015年的4.74%提高了5.46个百分点,从2015年的全国第22位跃升到第12位,在西部地区由第2位跃升到第1位,增幅升位居全国前茅。
如今,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反映出与本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特征,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的重要基石。
第三届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总决赛,选手正在进行演讲。
群体特征各异 总体水平上升
2020年调查显示,与全国各相应群体的总体水平相比,重庆市不同群体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在快速提升的同时,呈现出不同的群体特征。
从城乡分类来看,重庆市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差距小于全国相应水平的差距。2020年,重庆市城镇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2.63%,略低于全国城镇居民水平;重庆市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6.52%,与全国农村居民的水平相当。
从性别分类来看,重庆市男性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高于女性公民,性别差距小于全国相应水平的差距。2020年重庆市男性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1.74%,略低于全国男性公民13.12%的水平;重庆市女性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8.75%,与全国女性公民8.82%的水平相当。
从年龄分类来看,重庆市中青年群体的科学素质水平较高,且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依次递减状态。2020年重庆市18~39岁年龄段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为14.80%,略低于全国相应群体水平;40~54岁年龄段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为8.58%,与全国相应群体水平相当;55~69岁年龄段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为3.50%,略低于全国相应群体水平。
受教育程度是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具备科学素质公民产生的基础,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明显提升。2020 年重庆市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27.68%,低于全国相应群体水平;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4.07%,与全国相应群体水平相当;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4.03%,与全国相应群体水平相当。
重庆科技馆内,小朋友正在体验科学小游戏。
科普大篷车开进校园。
市民翻看科普书籍。
2020年重庆市“全国科普日”活动现场,市民学习急救方法。
科普参与度广 市民获得感强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进入新时代,中国科普事业肩负着神圣使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全民科学素质的持续提升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厚植国家创新发展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调查表明,重庆市传统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深入人心,新形势下科普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服务得到了公众普遍认可。
电视和互联网是重庆市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互联网已成为重庆市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首选渠道。2020年调查显示,通过电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公民比例分别为88.6%和76.2%,其中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作为首选的公民比例为50.2%,明显高于首选电视34.6%的比例。
其次,市民参观科普场馆、利用科普设施的比例持续提升,参观过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的达56.3%,公共图书馆达52.3%,自然历史博物馆达40.6%,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达39.8%。
据悉,市民对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和科普场所满意度较高,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在获取知识、增加兴趣、加深认识、解决问题等方面均有很大或一定程度提升。70%以上市民对所在社区的科普环境表示满意。
构建科普格局 缩短地区差距
“尽管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取得长足进步,但总体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距离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重庆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坦言。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身,公民科学素质的地区差异十分明显。主城都市区公民科学素质的水平已经达到11.6%,其中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达到14.4%,具备了创新型城市的科技人力基础。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等仅在7%或8%左右,城乡地区差距明显。同时,女性以及农民、低文化程度和老年人等群体的科学素质水平相对较低。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科学编制《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
2035年)》,以打造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契机,依托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品牌,构建‘社会化协同、分众化覆盖、系统化集成、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全域化共享’的科普工作新格局。”重庆市科协相关负责人称,力争到2025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以上,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第三届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总决赛颁奖现场。
>>>相关链接:
全国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教育基地在渝揭牌
重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现场。
日前,重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教育基地在重庆科技馆揭牌。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为契机,重庆科技馆将以科技志愿服务为基本主线,打造实体科技馆+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普设施+基层科普场馆“四位一体”的科普文明实践组织体系。
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教育基地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科协联合命名,旨在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要。重庆科技馆也是全国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教育基地。
作为重庆十大公共文化设施之一和全国特大型、综合性、公益性科普教育场馆之一的重庆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渝”战略和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科普设施,开馆11年来已累计接待服务观众超过2300万人次,开展公益讲解突破2万余场次、各类公益科普活动超过1万场次,在全国省级科技馆中综合排名前三,具有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教育活动的独特资源优势。
根据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教育基地工作方案,重庆科技馆将进一步强化青年干部理论学习提高班、“科技·人文大讲坛”等活动载体,建好主流阵地,并融合推进“2网3微1端”网络阵地建设,建设“网络+科普”传播战线;聚焦教育群众,综合运用主题讲解、互动活动、科普剧、科普实验等主题科普教育方式,组织策划科学家展、科技成就展、抗疫事迹展等,深植科学文化,建设“展览+互动”教育阵地;聚焦关心群众,开展科普大篷车进社区活动,把科技馆的科普讲座、科学课程等深入基层,建设“重点+精准”暖心平台。
重庆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科技馆挂牌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教育基地,希望以后能壮大志愿队伍、丰富活动项目、建立常态机制,使之成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科技知识的重要课堂,成为广大志愿者参与文明实践的重要平台,成为重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响亮品牌和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