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7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丹棱脆红李点绿成“金”绘就产业振兴新图景


简树林向记者介绍1999年栽下的一株脆红李树

眼下,正值脆红李疏花疏果的管理季节。近日,记者走进眉山市丹棱县齐乐镇黄金村,村民简树林正在果园里忙碌着,“疏花疏果可以提高脆红李的产量和质量,对当前管护来说十分重要。”

简树林是丹棱县引进李子种植最早的一批人,20多年来,他始终钟情于李子种植。上世纪末,简树林率先引进脆红李树,并带领全村百姓开垦荒地栽植,让脆红李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也让一方荒山变成“金山”。

“现在每年脆红李都能收入好几万块钱,最高的一年总产值超过了10万,不仅是我家,全村人的脆红李都卖上了好价钱。”谈起脆红李的销售诀窍,简树林直言,“种得好才能卖得好,品质就是价格的底气所在。”

朴实的话语背后藏着亘古不变的道理。丹棱脆红李皮薄肉脆,水灵多汁,酸甜适度,果粉厚、风味浓,果肉中富含多种氨基酸,具有生津止渴、利水降压、止咳祛痰等功效,远销北上广深等大中城市以及东南亚地区,成为水果市场上当之无愧的“宠儿”。2020年12月,“丹棱脆红李”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鉴评组专家一致认为“丹棱脆红李”地域特色鲜明、历史底蕴丰厚、品质特色突出、产业前景广阔。此后,“丹棱脆红李”成为继“丹棱桔橙”后丹棱县第二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喜人成绩的背后,是丹棱县持之以恒抓品质、坚持不懈强品牌的结果。自2013年开始,丹棱县农业农村局就在全县推广脆红李种植技术标准,不断升级种植技术,通过田间学校、技术讲座、专家下沉等方式,推广草生栽培、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控产提质等脆红李栽培集成新技术,编撰发放种植手册,从源头上助力脆红李产业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该县还通过举办脆红李种植技术大比武、脆红李采摘节等活动,推动地标授权种植户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建立从生产到销售全程追溯体系,大力推进“丹棱脆红李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以园区促产业发展,打造特色优势品牌,逐步趟出了一条种植环境宜、标准化水平高、基地规模大、综合品质优、消费者反响好的丹棱脆红李种植新路径。

目前,丹棱脆红李种植面积4万亩,年产量4.2万吨,产值3.78亿元。脆红李已逐渐成为丹棱百姓增收致富的又一支柱性水果产业。下一步,丹棱县将继续推进脆红李品牌化战略,加强品质提升,进一步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和提升果园现代化生产设施,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切实保护“丹棱脆红李”金字招牌,打造脆红李产业的丹棱技术、丹棱标准、丹棱认证。(牟婷婷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