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6 期 / 第6版:乡村宜居宜业
让乡亲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阆中村民自筹资金建起农家书屋

村民在农家书屋阅读

本报讯 近日,在南充阆中市文成镇土城村,一幢古色古香的两层四合院全木结构楼房吸引了笔者眼球。径直向里走去,原来是一间农家书屋,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几位村民正围坐书桌前,安静地读书看报。

今年56岁的村民陈文军是这间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对阅读情有独钟。早在2009年,陈文军就从自己开办的超市中腾出30平方米用于建设农家书屋,并向村民免费开放。出于其对阅读的热爱,村上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交给了他。“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对标农家书屋整理规范要求,对图书进行清点、分类、登记、造册、上架。”陈文军告诉笔者,他在担任书屋图书管理员期间,还积极开展各种阅读推广活动,为村民“荐好书”,引导村民养成阅读好习惯。

干一行爱一行,陈文军将书屋打理得井井有条,在2017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表彰为“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但仅仅管理书籍并不是陈文军的梦想。2019年,他将自建的农家书屋搬到了村上的云台农耕文博园,面积也由之前的30平方米扩大到100平方米,藏书3000余册、报刊8种。

为了方便管理和借阅,陈文军把书籍分成科技、文化、文学、农业、少儿、综合6大类,无论乡亲们需要哪一类,他都耐心地帮助大家查找。在此基础上,陈文军还每年从超市的盈利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购买新书、订阅报刊杂志,时常更新书屋图书。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农家书屋也悄悄地改变着乡亲们的生活:村里读书读报的多了,打牌赌钱的少了;互谅互让的多了,吵架争嘴的少了;相信科学的多了,封建迷信的少了。“在农家书屋看书学习,不但使我的眼界开阔了,还让我学习到了种植李子的技术,给我带来了经济效益,农家书屋是我致富的‘引路人’。”村民李永培高兴地说。

陈文军介绍说,以前村里种养殖业发展比较落后,大家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通过入户调查发现村民对农耕信息需求较高,就有了建立图书馆的想法,供大家学习之用。“《巴黎圣母院》里有一个敲钟人卡西莫多,他心地善良,总是热情地帮助别人。作为农家书屋的管理员,我想像卡西莫多一样做一个‘敲钟人’,激发乡亲们对文化和文明的向往与追求,把党的阳光和雨露播撒到每一个村民的心田里。”

现在,陈文军的农家书屋规模已达300平方米,设有3间藏书室,藏书1万余册,涉及农业生产、种植养殖、文学艺术、卫生与法律等多个方面。“农家书屋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对于营造阅读氛围、培养村民的阅读习惯具有重要作用。”阆中市图书馆馆长李翔云赞扬地说,陈文军自建农家书屋的举动有力推动了当地乡村文化建设。(张晓东 陈亮 本报通讯员 莫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