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晓梅
近年来,成都市青白江区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以“搭建平台、建兴趣小组、优化课程”为抓手,加强科技创新教育,从校内、校外全面深入推动,有力促进了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为进一步调动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提升青少年素质教育水平,围绕“陆海联运枢纽 国际化青白江”总体定位,建设“一流教育强区”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如何进一步提升青白江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水平,仍是目前一大重要课题。以下是笔者通过调查得出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发展现状
笔者前期采取面上调查、重点考察和专题研讨等方式,对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进行抽样实地调研,与一线工作骨干相互交流,掌握了青白江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现状,了解了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建设、科技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大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在观念上较以前都有了很大改进,科技创新的种子开始在青白江区部分学校生根萌芽。但科创教育工作仍存在着薄弱环节:一是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还不高;二是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城乡科教师资人才队伍专业化缺乏;三是家校合作不充分,家庭、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积极性不高;四是科技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科教基础设施落后,导致科技教育乏力。
对策与建议
为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持续、深入、长效开展,笔者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加强科技创新教育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青少年科创教育体系领导小组,统筹规划中小学科技创新工作,促进科技和教育结合,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能力。二是加大经费投入。设立青少年科创专项经费,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内容创作等工作。三是建立激励机制。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对各级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相关赛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优秀选手进行表彰和奖励;对科技创培养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科技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并在进修培训、职称评定和考核评优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
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工程。支持区内企业与学校合作成立创新实验室;支持农村中小学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建设微型科技馆、创新实验室等科技活动场所。二是加快建设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将区内院士专家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等校外机构作为校外科技创新教育基地,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创造便利条件。三是强化社区青少年科创教育。整合社区资源,为青少年提供校外科普活动场所,组织村(社区)常态化开展社区雏鹰公益活动,鼓励有条件的村(社区)利用院落学习室,在每年的公益课程中开展青少年科普培训、课程等。
构建青少年科教融合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一是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科技教育课程。依托成都市及青白江区丰富的科技企业资源和产业资源,开发中小学衔接配套的科技教育地方课程,鼓励学校开展校本课程改革,每年评选并支持出版一定数量的精品校本科普读本,在全区中小学免费发放或推荐使用。二是大力推动STEAM课程建设。通过“择优引进+自主开发”“校内+校外”的模式,探索形成适合全区学生需求和中小学衔接的STEAM课程体系,促进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知识的融合。三是推动新型科创教育技术应用。利用VR/AR/MR等技术手段,积极构建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创新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促进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搭建科技创新竞赛和创新成果展示平台。一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围绕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等权威赛事,努力构建区、校科技创新竞赛体系;以“青少年爱科学科技月”“院士专家进校园”等品牌活动为载体,创新开展自然观察、科学探究、参观游学等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开阔青少年学习视野和认知范围。二是搭建学生科创成果展示平台。依托“天府科技云”平台,开设青白江区平台化科普窗口,搭建集学生科技创新产品“展示+交流+研讨+交易+竞赛”五位一体的高端平台,促进科技创新教育持续深入开展。三是实施“青白江青少年科创知识产权教育”工程。将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通过多维立体的形式, 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青少年知识产权示范校工作,为青白江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师资配备与培养。一是建立名师师资库。开展百名科技教师培训活动,鼓励各学科教师参与进来,建立学科竞赛教学名师培养、选拔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教育教师引进力度,创建科技创新名师工作室,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提供师资保障。二是实施名师专项培训项目。依托三方机构,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操作等形式,以课程实施能力和创新发明指导能力为重点,对全区中小学科技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整体提升青白江区科技教师专业水平。三是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和“名企进修”项目。每年在中小学选拔一批优秀科技教师,依托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参与基地项目开发和企业科技研发及知识产权培训活动。
(作者单位:成都市青白江区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