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1 期 / 第3版:教育帮扶
邓先云:让高原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

830日,开学的前一刻,邓先云再次来到甘孜州乡城县中学,望着四周连绵的群山,看着硕曲河畔美丽的校园和那一群可爱的学生,他暗自许诺:一定要努力工作,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这群高原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青年才俊援藏支教

2017年,重庆绿叶义工公益组织的义工邓先云看了在乡城县拍摄的《邀请您来支教》短片后深受震撼,画面里孩子纯真无邪的笑容和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让他没有过多的考虑便做出到乡城县义务支教的决定。

1995年出生的邓先云,15岁便考上大学,同年开始创业。他开过花店、创办过文学网站,2015年,在首届重庆市青年创客智能应用大赛中,邓先云和团队研发的智能走路发电运动鞋项目获得二等奖,并取得发明专利。大一时,他已经是一家科技公司的CEO,是阿里巴巴和《南边文艺》的签约作家。

正当事业风生水起时,20178月,邓先云义无反顾地到乡城县,开始执教工作。在学校里,邓先云担任多个班级的地理教学任务,其诙谐幽默的授课方式深得学生喜爱。“邓老师的课不仅让我们听得进、听得懂还记得住。”谈到邓先云,学生都竖起大拇指。

邓先云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不放弃成绩差的学生,课后经常对他们谈心鼓励。同时,他热爱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情感丰富,课堂教学中总是真情融入,很有感染力,学生们都很喜欢他的课,师生关系也很融洽。

放弃事业再次进藏

结束为期一年的义教,邓先云回到重庆继续自己的事业。可在假期里,同学们的电话、微信不断,都希望他能回去继续授课。

“邓老师,你还会回来吗?”“邓老师,你回来教我们到毕业好吗?”每当邓先云看到这些不断发来的短信时,总觉得自己的使命还没有完成,面对蒸蒸日上的事业和高原上那群可爱的孩子,几经思量后,邓先云转让了自己的公司,做出了再到乡城县支教一年的决定。

这学期里,邓先云教授多个年级的语文、地理、生物和信息课,每天的课排得满满当当,为了让每一个孩子能在课堂上获得最大的收获,邓先云常常备课到深夜。笔者看到,邓先云在讲台上为学生们授课时,台下的学生都在全神贯注的倾听,对学生而言,邓先云的每堂课都弥足珍贵。

此外,邓先云还创办了以刊载师生诗歌、散文作品为主的《巴姆山下》期刊,他想通过写作培训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爱好,让写作成为一项技能。每当同学们拿出写的诗歌或是散文请教邓先云时,邓先云总是热情耐心地为同学们讲解修改,教学生如何构思、立意行文,竭尽所能的将自己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本领。

希望学生走出大山

在教学之余,邓先云不忘关心帮助困难学生。他联系了重庆企业界的朋友以一对一的方式帮扶12名贫困学生至大学毕业,让家庭困难学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并以众筹方式为学校和学生捐助热水器和衣物、学习用具,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变得更好。

学生斯朗拉姆对学习的兴趣不大,各科成绩都处于班里末位,邓先云经过谈心分析症结后,有针对性对斯朗拉姆进行辅导,斯朗拉姆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了,接受能力大大提升,思维能力增强,一学期下来由原来不及格的成绩一跃挤进班级前5名。

“没有天生优秀的人,只能通过不断的努力变得优秀。”邓先云经常用这些话语教导学生,他认为山里的孩子要走出大山唯有努力学习,而学习就得从培养兴趣入手,并掌握方法技巧,邓先云最简单的初衷就是他教授的每一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去看看山外世界。

支教是一场美丽的旅程,更是一条艰苦磨炼之路。邓先云用爱心和善念教育着关爱藏区高原的学生,用敬业精神和满腔热情感染激励学生,用传授的知识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他在乡城中学不仅传播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播种了民族团结的友爱之花。(何才华)